“中國政府一直將消除絕對貧困當作頭等大事來抓。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實現8億多農村人口擺脫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獨一無二的成就。”意大利學者、中國外交學院外籍教授法比奧·馬西莫·帕倫蒂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帕倫蒂曾去過中國很多地方,對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脫貧攻堅成就印象深刻,“中國城鎮化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可喜變化,也為市場繁榮創造了機遇,令人贊嘆”。2018年,帕倫蒂到云南考察,了解當地開展的脫貧攻堅,認為“精準扶貧,構建了一張扶貧安全網”。他對當地政府采取的易地搬遷扶貧方式表示贊賞,認為此舉鼓勵人們從偏遠地區轉移到適合開展經濟活動的地區,是消除貧困的有效做法。帕倫蒂還注意到,在中國偏遠山區,抗震房屋建造、舊房翻新改造以及廢物循環利用等民生工程近年來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帕倫蒂認為,中國政府大力發展基礎設施,重視改善教育和技術服務,加快數字化進程,有利于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例如,云南省取得的減貧成果與當地運輸系統、水利工程、污水和廢物處理系統等條件改善密不可分。“在扶貧減貧的同時,中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等,助力可持續發展,適應了時代發展潮流”。
在帕倫蒂看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起到關鍵作用。各級政府定期公布減貧工作進度,評估具體落實情況和成效,嚴格監督扶貧資金的使用。“中國各級政府對脫貧工作給予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并因地制宜,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脫貧方案。中國減貧實踐提供了有益借鑒”。
“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為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了巨大貢獻。”帕倫蒂表示,“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中國人民團結奮斗,努力實現減貧目標,不斷推進醫療、養老等制度改革,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中國走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記者 孔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