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不管它是不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年,它無疑是當今世人所經歷過的最苦痛的一年。這一年,一場突如其來、尚未完結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受損,一些欠發達地區陷入人道主義危機。
疫情期間,整個世界經歷了被迫暫停又強制重啟的艱辛歷程。一停一啟之間,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經歷了震蕩,面臨著重置。
過去一年,美國沿著“本國優先”的道路越走越遠,絲毫沒有發揮大國表率作用,不僅肆意從世界衛生組織“退群”,還大舉限制防疫物資出口;歐洲各國圍繞隔離標準、“封城”、關閉邊界等防疫安排經歷了漫長的討價還價,一體化進程遭遇尷尬與無奈;將疫情泛政治化、污名化的言論層出不窮,各種極端論調輪番登場,意識形態偏見趁虛而入,嚴重破壞全球抗疫團結。
可以說,這場疫情不僅暴露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存在嚴重不足,也凸顯了全球治理體系不適應、不匹配的問題。單邊主義、保守主義抬頭,冷戰思維、強權政治橫行,經濟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逆風……全球治理的赤字情況愈發嚴重。
令人欣慰的是,疫情沖擊下的國際秩序并沒有出現顛覆,世界各國也沒有重回“孤島”時代。攜手抗擊疫情與共謀經濟復蘇始終是貫穿全年的主基調。
面臨疫情大考,聯合國作為最具普遍性、權威性、代表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多國政要在紀念峰會上發言時強調,要重振多邊主義,要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會議通過的《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宣言》亦指出,“多邊主義不是一種選項,而是一種必要”。
面對疫情大考,二十國集團(G20)迅速行動起來,先后舉行了G20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和G20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聚焦如何采取全球行動共同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增長。經此一役,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地位更加穩固,并且成為發揮抗疫領導作用的重要多邊機制之一。
面臨疫情大考,中國不僅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抗擊疫情斗爭的重大戰略成果,并且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同時,中國充分承擔起大國責任,全力支持各國抗疫。國際社會普遍贊譽中國在國際抗疫合作中的重要貢獻。新型國際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
這場疫情讓世人意識到,一國獨大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世界走向全球化、多極化的大勢不改,并且加速演進。合作共贏必將取代零和博弈,多邊主義必將戰勝單邊主義。在重置后的世界格局中,任何國家都是國際秩序的參與者和貢獻者,而非絕對意義上的領導者。
這場疫情帶給世人的啟示還包括: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都有自身特點,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相互尊重;經濟全球化已是客觀事實和歷史潮流,違背事實、逆潮流而動只會害人害己;聯合國、世衛組織等多邊國際機構只應被強化、不應被削弱;必須要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縮小貧富差距;必須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完善。
當下,全球疫情跨年蔓延已成定局,防控進入常態化。疫情何時退場尚未可知,它對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的影響仍將持續。
未來一年,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將持續給人類帶來風險和挑戰,世界各國不僅要與新冠病毒作斗爭,也要不斷調整對未來的預期。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抗疫與重建兩個主題將牽引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變革,使其更適應后疫情時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