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印尼蘇門答臘島東南沿海、瀕臨印度洋的明古魯省,是該國經濟相對落后的省份。近年來,一家中資電站的建設運營,為它送來了幸福之“光”、心靈之“光”。
幸福之“光”
“截至27日零時,明古魯電站本年累計發電量已超5.8億千瓦時,累計上網電量超5億千瓦時,為明古魯省乃至整個蘇門答臘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電力支撐”。站在花園般的電站廠區,該電站負責人如此介紹。
明古魯燃煤電站,中國電建在印尼市場化競爭條件下獲得的首個火電投資項目,也是明古魯省目前最大的外資項目,年發電能力14億度。電站于2017年2月開工建設、2020年7月進入商業運行。隨著該電站的并網發電,蘇門答臘島電力緊張局面得到了大幅緩解。
“自從有了這座電站,我們酒店使用柴油發電機的頻次越來越少了”,當地最大酒店經理斯莉女士如是說。
當地招商部門官員介紹說,該電站不僅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還發揮了投資示范作用。今年來已有許多投資商前來明古魯考察、洽談。
據電站負責人介紹,在電站建設過程中,先后有14家當地公司參與,為當地提供2000多個就業崗位;在當地設備及建筑材料采購金額超4000萬美元,各類稅收貢獻超2000萬美元;投入運行后,每年從當地采購的燃煤近100萬噸,直接拉動了明古魯省煤炭產業鏈……
保證電力、帶動就業、拉動經濟、增加稅收……這家中資電站為明古魯省送來了幸福之“光”。
心靈之“光”
烏米·赫菲亞,明古魯有名的慈善人士,用無私愛心經營著一家名叫曼迪利的孤兒院,收養著60余名孤兒。為了養育這些孤兒,烏米女士常常四處求助。
2019年4月,烏米向明古魯電站發出了求助信息。當中國電建的建設者們來到孤兒院時,被眼前簡陋的條件震驚了:不足200平方米的簡易木質房屋年久失修根本無法阻擋風雨;60余名孩子有的嗷嗷待哺、有的智力發育不全、生活無法自理,生活物資朝不保夕,晚上睡在一張破舊不堪的地毯上,連被子都不是每個人都有……
“盡快啟動對曼迪利孤兒院的幫扶,先從改善生活環境開始,為他們捐贈急需生活物資。”電站總經理趙勇當天就做出了安排。
短短四天時間,電站為孤兒院修繕了屋頂,維修了門窗,為孩子們采購配置了新的架子床、床單、毯子、枕頭等物資,并送去了食品等物資。
當年11月,電站再次組織人員為孤兒院送去蚊帳、畫板、彩筆及足球、排球、羽毛球等體育用品,并為孩子們安排了一場當地傳統手鼓表演。
今年新冠疫情在印尼暴發后,各地抗疫形勢嚴峻。電站在做好自身防疫基礎上,派出工作人員又一次走進他們時常牽掛的孤兒院,送去大量生活物資和口罩等防疫物資,并現場向孩子們演示如何正確佩戴口罩、講解防疫知識。
每次看到這一切,烏米女士眼角總是略顯濕潤。她說,如此用心和貼心的外資企業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尊重。
當地媒體以“關愛孤兒成長,播撒愛心陽光”為題對電站的善行做了專題報道,越來越多的當地愛心人士陸續加入對孤兒院的幫扶隊伍。
這家中資電站,成了感動和帶動許多當地人的一道心靈之“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