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一)
早斗晚斗都要斗。但確實沒想到,拜登上臺第四天,美國和俄羅斯就斗上了。
俄外交部1月23日召見美國外交官,強烈抗議美方干涉俄羅斯內政。
美國當天發表第一份涉俄聲明,強烈譴責俄羅斯“使用暴力”鎮壓。
針尖對麥芒,我們又看到了很熟悉的一幕。
最新這一幕的焦點,是俄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
納瓦利內是俄著名反對派,曾因欺詐和洗錢等罪名被判入獄,緩刑期至2020年12月底。
去年8月20日,他在飛往莫斯科途中突然昏迷,隨后去德國治療。按照西方國家的說法,他遭到了一種神經毒劑的襲擊。
這讓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陷入一場外交危機。只是當時是特朗普執政,美國一直未置可否,普京也進行了普京式“澄清”:這不可能是俄羅斯特工干的,如果是,不會干得這么沒能力……
在拜登上臺前夕的1月17日,納瓦利內回國,俄羅斯選擇了硬剛,不顧西方國家的強烈反對,在莫斯科機場就將其逮捕,罪名是多次違反緩刑條例。
但接下來,就是暴風驟雨了。
拜登上臺后的第一個周末,在俄羅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鄂木斯克、伊爾庫茨克、托木斯克、烏蘭烏德等多個城市,都爆發了游行示威,要求釋放納瓦利內。
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示威隨后變得暴力,示威者和警察發生激烈沖突,一些安全部門的車輛遭到襲擊,甚至有報道稱,司機的“眼睛被暴徒挖了出來”。
美俄的新較量,也開始了。
這樣大規模的游行,在近來的俄羅斯非常罕見。按照西方媒體的說法,僅在莫斯科,就大概有4萬人參加了集會。
以至于俄羅斯外交部在臉書上諷刺:“路透社估計有4萬人聚集在莫斯科中部參加抗議,為什么不說400萬人呢?”
誰是幕后黑手?
俄羅斯認定是美國。
俄外交部緊急召見美國外交官,譴責美國干涉俄羅斯內政,并要求美方就美大使館公布示威地點進行解釋。
俄羅斯外交部女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的說法是:
美國大使館公布了俄羅斯各城市的“抗議路線”,并加入了有關“向克里姆林宮進軍”的信息。那是什么:陷阱還是指令?甚至連組織者都沒有宣布這些計劃。美國外交官必須向俄方作出解釋。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俄羅斯駐華盛頓大使館發布了一份帶有目的地(比如國會大廈)的抗議路線地圖,會發生什么。這種“定向越野”應該會以美國政客全球性的歇斯底里收場,包括恐俄口號、制裁威脅和驅逐俄羅斯外交官。
意思很明確的:
1,美國你這樣做,到底意欲何為?
2,如果俄羅斯這樣做了,美國應該要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了。
美國怎么反應?
俄羅斯痛批美國,美國則譴責俄羅斯。
拜登政府第一份涉俄關系的聲明,開頭第一句,就“強烈譴責”俄羅斯對抗議者使用“暴力”,然后指責俄羅斯各種問題,要求俄羅斯立刻釋放納瓦利內,并對在本土使用化學武器作出有可信的解釋。
最后,美國還來了一句:不管是在俄羅斯還是其他地方,美國將和盟友和伙伴們肩并肩,捍衛人權!
那個熟悉的美國回來了。
(二)
2021年美國和俄羅斯的第一架,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早一些。
但晚來早來,遲早是要來的。
別忘了,正是在當年奧巴馬任上,美國對俄羅斯開始各種制裁,俄羅斯也被美國一腳踢出八國集團。
奧巴馬和普京,一張非常有名的照片,就是在一次國際會議間隙,兩人四目相對,沒有任何笑臉,也沒有握手。
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過去四年,則被認為美俄關系最糟糕的四年。這還是在特朗普領導下,要知道,拜登可是公開批評,特朗普是“普京的小狗”。
以至于普京不得不調侃:你們這樣貶低美國總統,是幫我們提高國際威望啊,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影響力這么大……
普京和曾是奧巴馬副手的拜登,雖然也是老相識,但印象卻很不好。
早在2011年,在接受《紐約客》雜志采訪時,拜登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他會晤普京的時候對他說,“我正在注視你的眼睛,我不認為你有靈魂。” “普京看著我笑了,說,‘我們彼此理解。’”
1,直截了當,說普京沒有靈魂,可見心中的厭惡。
2,這種個人關系,也是美俄糟糕關系的一個縮影。
3,當然,普京用幽默化解了,但心中的不快,也可想而知。
而在美國大選前夕,俄羅斯媒體普遍關注到,拜登明確說:我認為俄羅斯是最大的敵人。
以至于人們還注意到俄方這樣一個細節:
2016年特朗普當選,普京兩個小時后就發出祝賀;
2020年拜登獲勝,普京整整1個多月都沒任何動靜,他是安理會五常中,最后一個向拜登發來賀電的領導人。
所以,對接下來四年,俄羅斯其實不抱太多幻想。
開局不利,未來的美俄關系,對普京,對拜登來說,都是一個重大而嚴峻的考驗。
關系能改善嗎?
很懸!
拜登的一些狠話,應該有競選語言的成分。真正的政治家,更從來不會被自己綁死。但考慮到美國國內的反俄姿態,拜登短期內調整對俄關系的空間,可能性真不大。
相反,為表明自言出必踐,還可能大棒揮舞。事實上,當初希拉里輸給特朗普,在不少美國民主黨人看來,就是俄羅斯搞的鬼。
但有一點也可以肯定的,擠壓越厲害,反抗越激烈。
普京不是新手,俄羅斯不是善茬,那意味著一番新的惡斗。在中東,在東歐,在高加索,在很多地方,世界就不會太平。
所以,或許你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不久前普京突然會說:我們不需要與中國建立同盟,但時間將表明它如何發展,但我們不排除……
世界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而深遠的改變。
20年前,普京接掌俄羅斯,徹底改變了俄羅斯的面貌;20年后,送走了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特朗普后,普京又迎來了老拜登,一場新的大戲又要上演了。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
嗯
大戲又要開始了
考驗普京的時候到了
我們還是靜觀其變
發展好自己
比什么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