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英國醫學雜志》(the BMJ)發布了由中國疾控中心和英國牛津大學合作撰寫的一篇關于新冠疫情是如何影響中國的論文。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一個發現是,中國為防控疫情而于去年1月中旬對武漢采取的封城措施和在全國采取的限制性防疫措施,不僅成功遏制住了疫情的蔓延,甚至還令武漢之外的許多地方在去年前三個月里的死亡率出現了一定的下降。
如下圖所示,根據這篇由英國牛津大學和中國疾控中心共同撰寫并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的論文的介紹,研究人員是通過中國疾控中心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建立的“全國疾病監測系統”(DSP),進行的這一研究。
截圖來自論文原文,下同
該論文稱,截至去年5月22日,這一覆蓋了全國605個城市和鄉鎮區域,涵蓋3億多人口的“全國疾病監測系統”,總共錄入了去年1月1日到3月31日間的580819個因各種不同原因而死亡的案例。
研究人員則將這些不同地區不同死因的案例進行了細分,算出了相應的實際死亡率;然后,他們又根據2015年至2019年間這些地區相應死因的死亡率變化趨勢,推算出了2020年同期的“預期死亡率”;最后,他們將兩者進行對比,以檢驗新冠疫情給這些地區不同死因的死亡率所帶來的影響。
從論文的介紹來看,目前研究人員的一些主要發現包括:
1、武漢的三個“全國疾病監測系統”網點所登記、包括各種死因的總死亡率,比依據2015-2019年的死亡率數據而推算出的2020年的“預期死亡率”高了56%。這主要是因為以新冠肺炎為主,但也包括其他肺炎的肺炎死亡率,比預期的數據增加了8倍。
2、除了肺炎,武漢地區的其他非傳播性疾病的死亡率也比預期出現了增加。比如以高血壓類心血管疾病為主的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了29%,糖尿病的死亡率增加了83%。但武漢地區因受傷導致的死亡率比預期出現了16%的下降,盡管不同類型的傷情死亡率也有不同。比如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低于預期,但自殺和墜亡的死亡率高于預期。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疫情給精神健康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3、研究人員還通過更為全面細致的對比發現,比起2019年的前三個月,武漢在2020年的這一時期多死亡了約6000人。其中3653人死于新冠肺炎,920人死于其他肺炎,其中以超過70歲的男性老年人為主,且在城市中心區域死亡的人群要明顯多于郊區的死亡人群——這也與疫情在武漢爆發的區域相吻合。另有1400人死于其他慢性疾病,而且這部分死亡人群主要都是在家中死亡的。研究人員認為,這說明疫情期間難以去醫院或不愿去醫院,可能是導致這部分死亡人數增加的原因。
4、 但與武漢截然不同的是,在武漢之外的湖北地區,包含各種死因的總死亡率則比預期低了6%。這是因為,雖然出現了個別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但非新冠肺炎的肺炎死亡率下降了47%,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死亡率下降了18%,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下降了23%。不過,與武漢一樣,湖北其他地區的自殺和墜亡的死亡率出現了增加,原因可能也是疫情對精神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
5、 在湖北之外的全國其他地區,情況亦與武漢存在很大不同。去年這些地區前3個月總死亡率同樣低于預期,尤其是在防控疫情的封鎖時期。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道路交通的死亡率下降的較為顯著。湖北之外的全國其他地區的肺炎死亡率,也在這期間持續低于預期。研究人員認為,武漢之外的湖北地區乃至全國其他地區死亡率的下降,可能與封鎖期間人們的出行減少以及更注重個人衛生有關。另外,即便這些地區也出現了個別新冠肺炎死亡案例,但并沒有影響到總死亡率的下降。
最后,雖然研究人員指出這份研究論文在取樣和樣本本身都存在不少局限性,但他們也表示這是首個對中國全國在疫情期間的死亡率進行系統性檢驗與分析的論文,而且研究針對的不僅只是新冠肺炎,還包含了諸多其他的死因。
包括英國路透社在內的一些西方媒體也已經報道了這篇論文的情況,并將中國在疫情初期采取的嚴格防控手段“令其他地方的其他死亡率下降”這一信息用做了標題。
圖為路透社對該論文的報道
然而,中國這種因為嚴格防控疫情而導致武漢之外的地區的總死亡率出現下降的情況,卻并不適用于那些對防疫工作“三心二意”的國家。
比如美國國家公共廣播網和美聯社的報道(見下圖)就顯示,在已經有50萬美國人因為新冠肺炎喪命的同時,去年美國因為槍支暴力而死亡的人數竟然也創下了新的記錄,達到了19223人,而且比前一年暴增了25%。
同時,美國去年前9個月高速路上發生的致死事故也出現了增加,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