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印度4月以來這波疫情來勢兇猛,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已逼近35萬。但印度官員向美國求援卻吃了閉門羹,引發印度民眾強烈不滿。你對此事有何觀察?
特約評論員 吳蔚:都說患難見真情,現在更多印度民眾看清了美國政府那套偽善的嘴臉:用得上的時候,忽悠你一起對付中國;危難時刻,疫苗真金不換一毛不拔。我仍然記得,有印度血統的哈里斯作為拜登副手勝選的時候,印度國內一片歡騰,活脫脫一副“我在美國有人”的狂喜。現在印度網友正在推特上瘋狂@哈里斯,希望能得到回應。美國現在的疫苗產量上來了,我留意到已經有部分美國醫院開始將疫苗給感染者注射,試圖檢驗治療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已經不缺疫苗了,能不能拉印度一把呢?客觀條件上當然是可以的,但美國政府的態度確實令印度寒心。
印度的疫情確實有些失控,就像“蠟燭兩頭燒”。一方面,各地醫療系統已至崩潰邊緣,醫院什么都缺,缺人手、缺藥物,但最缺的是氧氣供應:輕癥患者通過氧療依靠自身免疫系統就能渡過難關,重癥患者則必須通過吸氧來保障生命的延續。另一方面,由于疫苗供應量不足,印度國內的疫苗接種率依然很低,這意味著憑借疫苗筑起的“免疫墻”在印度的效果會十分有限。更令人揪心的是,目前印度疫情肆虐最嚴重基本都屬于相對貧困的地區,低種姓民眾、窮苦百姓正在陷入絕望情緒。
我悲觀地預測,印度很可能會在近期爆發一系列人道主義危機。我呼吁世衛組織對印度逐漸失控的疫情予以重視,盡快出面協調世界各國提供必要的援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周四已經傳遞了中方愿意提供力所能及幫助的信號,但是印度方面卻沒有及時給出正面回應。我能夠理解部分印度民眾出于民族主義的原因有一些抵觸情緒,但畢竟人命關天,此事不宜感情用事。在中國面臨疫情沖擊的時候,印度方面也及時伸出了援手,中國此刻提供援助是出于人類命運緊密相連的普世情感。因此,我也建議由世衛組織牽頭協調,以一種印度政府相對容易接受的方式,將中國的援助輸送到位,救人要緊。
但另一方面,我也留意到部分美國媒體開始攻擊印度政府隱瞞了疫情數據,說真實的情況也許更糟糕。我個人認為,美國媒體現在最該做的事情是呼吁你們的總統先生站出來,向印度提供力所能及的醫療援助。拜登政府不是要保障所謂“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安全環境嗎?那么生命安全當然應該是題中之義,此刻正是你踐行承諾的大好時機。還是說,你們這個“印太戰略”只聚焦意識形態沖突,只注重政治軍事交鋒,卻對區域內普通民眾的生死毫不關心呢?
直新聞:部分媒體將印度這一輪疫情比作“海嘯來襲”,吳先生,你認為印度的疫情防控都面臨哪些困難呢?又是如何造成如今這個局面的?
特約評論員 吳蔚:雖然有些刺耳,但還是要不客氣地講:印度如今這個糟糕局面,他們自己要負很大責任,主要責任在印度政府這邊。客觀地講,印度的國內行政格局導致了中央與地方之間是有較大隔閡的,中央對地方的權力與管治通達并不暢順。疫情防控是全國一盤棋,尤其要形成一個有效的疫情通報匯總機制,讓新德里方面能夠準確掌握整個印度的疫情局勢,這對制定正確的防控策略是非常關鍵的。然而,這當中恐怕出現了問題,讓印度官方一度認為他們已經有效控制了局面,放寬了防控措施,結果當然是災難性的。
進一步講,4月份正值印度教的“大壺節”,數以千萬計的民眾從各地集中匯聚到印度北部城市赫爾德瓦爾,以摩肩接踵的方式在恒河邊行“沐浴禮”。我看到一組數據,印度這個民眾大規模聚集的宗教活動歷次都會造成瘧疾等傳染病的傳播,每一次都有數以萬計的人因此染病,病亡的不在少數。這還是以往,而不是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可以想象,當這些民眾陸續回到原居住地之后,病毒會以令人頭皮發麻的方式傳播開。今年3月底,印度官方通報的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是6萬多例,4月初15萬,4月中旬30萬,到昨天接近35萬。這足以說明印度這一輪疫情與“大壺節”的大規模人口聚集是高度正相關的。
那么莫迪政府在這當中是否有瀆職嫌疑?有人可能會說,這種宗教節日民眾往往不理會政府疫情防控呼吁,是硬要去的。但我要說的是,莫迪所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就是通過宣揚印度教至上、打壓其他宗教來實現政權賦能的。2019年的“大壺節”,有1.5億民眾聚集在恒河邊上“沐浴”,印度人民黨也借此在“大壺節”的慶賀現場大規模投放政治廣告。因此,從動機上看莫迪政府對今年的“大壺節”就不會“橫加阻攔”,更沒有盡到有效約束民眾的分內責任。現在疫情走向失控,是一個萬分慘痛的教訓。
作者:吳蔚,直新聞高級主筆,深圳衛視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