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0日電 (劉亮)統計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以來,印度新冠肺炎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幾乎都在30萬例以上。持續驟增的疫情數據也使印度近日成為繼美國之后全球第2個累計確診病例逾2500萬例的國家。刻下,印度疫情的持續惡化令全球抗疫局面日漸膠著,其潛在的“外溢效應”也引發擔憂。在今年全球主要經濟體普遍“看漲”的基調下,深陷疫情“風暴”的印度會否影響全球經濟復蘇大局?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新冠疫苗接種加速推廣,政府支持政策持續出臺,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好于預期。國際權威機構近期發布的預測報告顯示,二季度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調。
根據世界銀行2019年全球GDP排名,印度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僅次于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同時,印度還是全球制藥大國,其在制藥工業總量上排在全球第三位,占全球出口藥品總額的3.5%,占全球仿制藥出口約20%。
從GDP總量上看,印度經濟占世界經濟總量約3.2%。對此,一些經濟專家評估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很小。“但如果換一個角度看,過去數年來,印度經濟整體快速增長,甚至被稱為世界經濟的‘增長引擎’,如果印度變成世界經濟的‘發展拖累’,這本身就是對全球經濟的沉重打擊。”邱永輝說。
她進一步指出,同樣,印度對外貿易僅占世界貿易總量約2%,從理論上說也應該對全球貿易的整體沖擊有限,但在現實中,由于印度的疫苗生產能力強,并承接了向許多國家出口疫苗的訂單,“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段,印度由‘世界藥房’變成‘世界病房’,其影響就不能單從貿易的角度進行評估了”。
據報道,印度血清研究所是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商,也是世界衛生組織主導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最大供應商。在當前近似“失控”的疫情面前,印度每月7000萬劑疫苗的現有產能已是杯水車薪。這或影響疫苗出口數量,加劇全球疫苗供應短缺的局面。
不僅如此,當前,印度疫情的迅速擴散對經濟的影響也逐步顯現。一方面,印度持續加碼的防控舉措給行業帶來了連鎖打擊。因疫情形勢惡化,一些國家和地區已對涉及印度航線的船只和海員實施更嚴格的防疫規定,令不少航運企業面臨人員調整的壓力。
據國際航運公會數據顯示,全球服務于遠洋船舶上的海員大約160萬人,其中約15%的海員是印度人。鑒于航運承載全球約八成的貨物貿易,此番印度疫情給海運貿易帶來的影響亦不容小覷。
反觀印度自身,其國內經濟也不容樂觀。盡管年初國際機構多維持對印度經濟的樂觀預測,但在重疫之下,一些機構已下調印度今年GDP增長預期,并列舉了該國不斷升級的衛生負擔、不穩定的疫苗接種率等因素。
“如果印度疫情持續而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接手了相關生產鏈和流通渠道,印度經濟復蘇將面臨更困難的局面。”邱永輝說。
談及此次印度疫情惡化的原因,邱永輝分析指出,政治集會、宗教節慶等是造成此波疫情的表面原因,而究其深層次原因,是印度大面積的絕對貧困、綜合性醫療條件差和欠缺現代化國家的組織能力和治理能力。
“不幸的是,這些都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的。因此,印度疫情將持續很長時間,并在此過程中增加更多的病毒變異等風險,對全球抗疫的影響也將是長期的。”邱永輝說。
眼下,印度疫情仍在蔓延。數據顯示,雖然這兩天印度單日新增確診稍有回落,似乎為疫情好轉帶來了一絲希望,但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很快就對此潑了冷水,警告稱印度疫情仍在持續發酵,且由于當地病毒檢測能力不足等原因,其實際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