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飛機后,乘客排隊等待核酸檢測。新京報首席記者 孫海光 攝
按照日本入境相關(guān)防疫手續(xù),境外人員落地后需在機場核酸檢測,取得陰性結(jié)果后才能辦理入境手續(xù)。7月19日晚,新京報記者在東京成田機場體驗了一次有別于國內(nèi)的核酸檢測方式——“吐口水”。
當?shù)貢r間7月19日19時40分,新京報記者乘坐的航班落地成田機場,隨后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下機進入等待區(qū)。約兩個小時后,新京報記者被引領(lǐng)到核酸檢測區(qū)域。在確認30分鐘內(nèi)沒有飲食后,每人會領(lǐng)到一個白色試管和塑料漏斗,隨后進入小隔間自行完成采樣環(huán)節(jié)。
每個采樣隔間都貼有梅子、檸檬等照片。新京報首席記者 孫海光 攝
有別于國內(nèi)的咽拭子、鼻拭子等核酸檢測方式,日本核酸檢測標本為唾液。按照要求,試管內(nèi)的唾液量要達到一定刻度,且在刻度線范圍內(nèi)不能有太多泡沫,否則無法完成檢測。新京報記者第一次提交樣本時,工作人員拿起試管甩了甩,對照刻度看了好一會兒說不太夠,于是又被要求回到小隔間繼續(xù)“吐口水”。
為了方便大家更快、更好地采集樣本,每個小隔間內(nèi)都貼有梅子、檸檬等照片。或許是旅途勞頓、長時間沒喝水的緣故,即便對著這些照片,記者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望梅生津”的感覺,兩次采樣后更加口干舌燥。
落地后3個半小時,記者終于拿到核酸陰性證明。新京報首席記者 孫海光 攝
完成采樣后,乘客按照各自的序號進入一個由機場貴賓區(qū)臨時改建的等候區(qū)。等待核酸檢測結(jié)果時,看到一個正在成都休假的同事在朋友圈發(fā)了幾張鹽煎肉、夫妻肺片的照片,口水頓時就忍不住了。
等待一個半小時后,終于拿到一張橙色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這是一張非常重要的通行證,隨后便可以進入證件激活、辦理入關(guān)等環(huán)節(jié)。按照東京奧組委相關(guān)防疫要求,接下來3天,新京報記者需要在酒店自我隔離,每天還需進行一次核酸檢測,之后每4到5天需再進行一次核酸檢測。算下來,整個奧運會期間差不多要做8到10次核酸檢測。
新京報首席記者 孫海光 東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