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曉青 鳳凰網《腫瘤情報局》特約撰稿員
核心提要:
1.以色列是世界上疫苗接種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78%的12歲及以上人口接種了疫苗,但當前德爾塔病毒導致疫情再次暴發。更糟的是,過半的新傳染病例已完全接種疫苗,這給試圖通過疫苗建立免疫屏障的國家敲響了警鐘。
2.據以色列衛生部消息,當前輝瑞疫苗有效率降至39%。一方面,德爾塔變種無疑更難對付。另一方面,輝瑞疫苗的抗病毒效力也在迅速衰減。輝瑞公司承認第二針在6個月后的效力會減弱,“突破性感染”恐成各國疫苗接種后常態。
3. 研究人員對“高接種率為何仍會暴發突破性感染”提出兩個原因:以色列多人未達接種合格年齡,且近110萬合格者拒絕接種一劑疫苗。因此,只有58%的公民完全接種了疫苗,不夠形成免疫屏障。其二,以色列占領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疫苗接種率要低得多,疫苗接種鴻溝可能對疫情造成影響。目前已有100多萬以色列民眾緊急接種了第三針。
4.除了接種疫苗,還需抗病毒藥物、預防藥物和公共衛生措施來建立綜合防護屏障。鐘南山院士表示“中國疫苗有效率為70%左右,80%以上中國人口接種疫苗后才能夠建立有效的群體免疫。”據業內人士預測,國內大概率會在完成80%接種率后,再根據疫情的進展,推進加強針的漸次接種。
接種疫苗超80%的以色列暴發新一波疫情,新增感染比例幾乎全球最高,群體免疫失敗了嗎?
以色列似乎一直都在“創造第一”。
自新冠疫苗面世以來,以色列成為地球上第一個為其大多數公民全面接種新冠疫苗的國家,猶太族裔打的主要是輝瑞疫苗,阿拉伯人接種的大多數是阿斯利康。到3月25日,以色列號稱已為一半以上的國民接種了疫苗,此后感染病例減少,各類公共場所重新向接種疫苗的群體開放,以總理告訴人們,打完疫苗后,盡情地出去玩吧;到了6月,包括室內必須戴口罩等所有限制措施都被取消,《紐約時報》說以色列成為了“第一個打針,第一個派對”的國家。
又過了兩個月,進入8月下旬,以色列是世界上疫苗接種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78%的12歲及以上人口接種了疫苗,但也同時擁有世界上最高的每日感染率之一,每百萬人每天有近650例新病例,平均每天新增大約近7500例確診病例,是兩周前的兩倍,現在,以色列每150人中就有近一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新增感染比例幾乎成為目前最高的國家之一。
不僅如此,更糟糕的消息是,超過一半的新傳染病例是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同時住院重病患者中有一半至少在五個月前接種了疫苗。重癥患者中大多數都超過60歲且有并發癥,而未接種疫苗的重病患者大多是病情迅速惡化的年輕人,沒有任何基礎性疾病。醫學專家得到的初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群已接種新冠疫苗者的重癥保護率已從4月中旬的97%下降至81%。
▎以色列阿什凱倫COVID-19隔離室的醫務人員。官員們擔心病例的急劇增加將很快填滿以色列的醫院。目前,以色列全國有近900人住院、500多名重癥患者
為了遏制再次升溫的新冠疫情并防止重癥和入院,以色列于8月13日開始為60歲以上群體施打第三劑新冠疫苗。同時恢復了戴口罩、社交隔離的執行,增加核酸檢測。僅僅開放兩個月后,以色列又重新回到了接種疫苗前的防控狀況。但美國《科學》雜志對以色列疫情發出警告稱,“這次不一樣”。美國疾控中心將以色列疫情風險調到最高級別。
這種過山車般的經歷,給幾乎所有試圖通過接種疫苗,建立免疫屏障的國家敲響了警鐘。
以色列為何會在接種疫苗達80%左右后,仍然出現接種疫苗后的“高破防”、高感染的問題,是疫苗失效了嗎?
以色列衛生部發布的消息稱,當前輝瑞疫苗預防新冠感染的有效率降至僅有39%。這是自美國梅奧診所報告輝瑞疫苗有效率降至42%后,又一個不好的消息。
導致以色列突破性感染暴發的仍然是德爾塔病毒變異株。
8月23日,中國疫苗接種已超過19億,近9億人接種了疫苗,德爾塔在本次南京疫情、廣州疫情期間,也有數量較多的突破性感染。其中廣州疫情期間共有153人接種疫苗后感染德爾塔毒株。
以色列的經驗對中國的新冠疫情防控又有什么意義呢?
▎耶路撒冷的醫務人員將一名新冠患者轉移到哈達薩醫院Ein Kerem。在冠狀病毒感染急劇增加之后,以色列的許多醫院已滿負荷運轉
輝瑞疫苗有效率降至僅有39%,“突破性感染”恐成各國疫苗接種后常態?
“疫苗有效,但還不夠好” ,這是以色列生物信息學家Uri Technion的結論,出現在8月20日《科學》期刊的一篇論文中,稱之為當前“來自以色列的最大教訓”。 論文承認,在以色列由于“有太多突破性感染,已經占到所有新增感染者的多數; 更為嚴重的是,大多數住院病例也都接種了疫苗”,這“凸顯了德爾塔變種病毒的非凡傳播能力,也引發了人們對疫苗接種的防護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的擔憂”。
一方面,德爾塔變種無疑比原始病株和此前變種更難以對付。今年早些時候,《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發表過一篇論文,介紹新冠病毒在以色列的突破性傳染數據,相關調查完成于1月20日,當時在以色列流行的主要是阿爾法變體病毒。結果顯示,1497名完全接種疫苗的以色列醫護人員中出現39例突破性感染,其中67%為輕癥,33%為無癥狀感染。研究人員寫道:“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疫苗非常有效,但罕見的突破性感染具有傳染潛力并帶來特殊挑戰,因為此類感染通常無癥狀,可能對脆弱人群構成風險。”但是,以色列衛生官員指出,自6月德爾塔病毒開始入侵并蔓延,突破性感染的風險成倍增加。現在以色列所有病例幾乎都是感染德爾塔病毒,以色列衛生部前公共衛生主任Siegal Sadetzki說:“超過53%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經接種過疫苗,重癥患者中有60%也已完成疫苗接種。因此,疫苗對“德爾塔”毒株的真實有效性或許仍待繼續研究。”
另一方面,輝瑞疫苗的抗病毒效力也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衰減。 以色列衛生部門指出,當前輝瑞疫苗預防新冠感染的有效率降至僅有39%,但預防重癥有效率依舊保持在91%。 這一數據比較可信,雖然病例數和入院數激增,但在8月20日以全國的重癥病例中,60歲以上未接種疫苗的人(每10萬人178.7例)的患病比例是同年齡段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的9倍,在未接種疫苗的60歲以下人群中(每10萬人3.2例),比該年齡段接種疫苗的人高一倍多。
▎以色列衛生部宣布,輝瑞疫苗在抵抗德爾塔變異株時的有效力已降至39%
輝瑞公司承認,它家的新冠疫苗在第二針打完6個月后防護傳染的效力會減弱。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其它國家研究的證實。美國著名的梅奧診所比較了1月至7月期間梅奧診所衛生系統中輝瑞和莫德納疫苗的有效性。總體而言,它發現莫德納疫苗在研究期間對防護感染的有效率為86%,輝瑞為76%,莫德納對防止入院的有效率為92%,輝瑞為85%。但兩種疫苗的抗感染效力在7月份,即德爾塔病毒占明尼蘇達州傳染病例70%以上后急劇下降,莫德納變成了76%,輝瑞僅剩42%。
▎7月30日,60歲的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夫婦接種第三針
以色列為何出現“高接種高突破感染”破防現象?已有100多萬民眾緊急接種了第三針
研究人員在分析以色列本輪疫情暴發時,對“高接種率為何仍會暴高突破性感染”,提出了兩個客觀原因。其一,雖然以色列接種疫苗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12歲以上符合條件的人口中有78%接種了疫苗,但是以色列人口結構比較年輕,許多人未達到接種疫苗的合格年齡,同時大約110萬合格的以色列人,主要在12至20歲之間,甚至拒絕接種一劑疫苗。這意味著,只有58%的以公民完全接種了疫苗,這對形成免疫屏障顯然還不夠高。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Eran Segal說:“我們有很大一部分人正在為一小部分沒有接種疫苗的人付出代價”,因為未接種疫苗的人助長了病毒快速傳播。其二,在以色列家門口,以色列占領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疫苗接種率要低得多,只有大約8%的以色列占領區內的巴勒斯坦人已完全接種疫苗,因為他們大多數不相信阿斯利康疫苗的質量,而輝瑞供應量對他們又不足。當前,巴勒斯坦人口并不是疫情的傳播源,因為只有接種了疫苗的巴勒斯坦人才能進入以占領地區和定居點,但它似乎可以成為另一個現實世界實驗的載體,即疫苗接種鴻溝可能對疫情發展產生何種影響。
以色列公共衛生醫師協會主席Nadav Davidovitch教授說:“有些事情可以在地區層面上完成。雖然以色列正在注射第三劑,但在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控制區域中,只有13%的人注射了一劑,9%的人注射了兩劑。這既是一個道德問題,也是一個流行病學問題,因為我們并不是真正的孤島。”他說,相比之下,“雖然其他國家的低疫苗接種率確實也會通過催生新的變種影響我們,但我們對此能做的很少。以色列沒有能力改變全球游戲規則”。
以色列是第一個在全國提供第三針輝瑞疫苗的國家,過去幾周內已有超過100萬人注射加強針。 在以色列展開的初步研究表明,接受加強針注射后一周,可顯著提高對新冠病毒的傳染保護力。隸屬以色列政府的HMO Maccabi醫療保健服務機構對149144名接受了輝瑞加強針注射的以色列人實施了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對于60歲以上的人,加強針可將感染幾率降低86%,將嚴重感染幾率降低92%。
▎以色列規定球場、餐廳等室內公共場合恢復佩戴口罩
僅靠疫苗不太可能終結疫情。中國何時可實現群體免疫?國內為何目前并不急于接種第三針?
做好自己的疫情防控,不要在意別的國家在干什么。以色列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猶太諺語是:“如果我不替自己著想,那么誰會替我著想?”這讓他們有充分的道德感去反駁世衛組織對于第三針的反對。
從本國國情出發,因地制宜尋找最佳疫情防控措施,以色列現在正試圖在不采取新的封鎖措施的情況下減緩疫情壓力,以總理納夫塔利·貝內特表示,再在以色列搞大范圍的社會隔離措施將造成經濟損失,并“摧毀國家的未來”,因此以色列主要方法是限制集會、增加醫院工作人員、 呼吁未接種疫苗的人接種疫苗,普及第三劑“加強針”——現已將年齡線降到40歲。 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以色列不會再封城。在歐洲的另一個全球抗疫和接種典范冰島,由于和以色列類似的原因,包括德爾塔入侵和疫苗防護力下降,也出現了新一輪疫情,盡管重癥數據比以色列還好,該國已在7月底恢復了對室內必須戴口罩的強制要求——包括已完全接種疫苗人員,并限制200人以上的聚會,這兩項規定至少會持續到8月最后一周,并在實施后使得新感染病例數的曲線變得平滑起來。
▎以色列拉馬特甘街頭豎起大幅海報,提示人們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華盛頓大學流行病學家布蘭登·格思里(Brandon Guthrie)在媒體撰文認為,由于疫情的復雜性,全球在如何定義公共衛生防疫“成功”時陷入了困境。以疫苗有效率為例,科學家最初希望的就是50%,目標是預防死亡和嚴重疾病,而不是提供全面保護以消滅任何感染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說,疫苗是成功的,但從結果出發,疫苗在疫情控制方面又很難說是完全成功的。同樣的道理,美國的防控措施從恢復國民正常生活的角度看,也可以說是成功的,但就其付出的死亡數十萬人的代價而言,顯然又是不成功的。反過來,美國媒體反復叨嘮中國的防疫模式不能算成功,認定這些做法無法持續,但為什么又覺得出現一個病例便能封國的新西蘭很厲害呢?
無非是標準不同。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威廉·哈茲爾廷7月底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要結束新冠疫情,需要四個環節共同努力,包括疫苗接種、抗病毒藥物研發、公共衛生措施和國際合作。當前,即便打疫苗加強針和推出專門針對新變異毒株的下一代疫苗,僅靠接種疫苗也不大可能終結疫情,還需要抗病毒藥物、預防藥物再加上遏制病毒傳播的公共衛生措施來建立綜合防護屏障。中國、新西蘭等國采用的廣泛檢測、全面接觸追蹤、強制隔離、嚴格邊境管控和對新入境者隔離等措施都非常有效,近代史上人類應對幾乎所有傳染病時,這種戰略一直是重要的保護方法。而與特效藥物結合起來,人們就可以改變現有“檢測、追蹤和隔離”的模式,變成“檢測、追蹤和吃藥”,這樣才會確保不必長期隔離,實現社會生活的完全正常。
中國要達到怎樣的疫苗接種水平才能實現“群體免疫”?什么時候普及第三針?
8月21日,鐘南山院士表示,這與疫苗的有效率相關,還要看病毒的傳播系數。“中國疫苗的有效率大概是70%左右,那么中國需要全部人口的80%以上接種疫苗,才能夠建立一個有效的群體免疫。現在,中國的疫苗接種率大概到今年年底可以達到80%以上。”
鐘南山列舉了以色列和美國分別在8月疫情再度出現暴增情況,他認為“滅活疫苗或mRNA疫苗,接種之后半年,免疫功能都有明顯的下降。 各個國家都在探討如何強化疫苗的免疫作用。 接種滅活疫苗和mRNA疫苗的國家都在試驗接種兩劑后6個月再加打一劑的效果。 目前國外接種mRNA疫苗后強化免疫水平的數據尚未統計,國內接種加強針在真實世界的保護效果也有待進一步證明。 ”
關于第三針疫苗的接種,以及何時接種、劑量,在國內目前看來并不是一件特別急迫的事情。據業內人士預測,大概率會在完成80%接種率后,再根據疫情的進展,推進加強針的漸次接種。
審稿專家:張洪濤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