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拜登將堅持8月31日的最后撤離期限。”24日,在七國集團(G7)視頻峰會召開之際,多家美英媒體援引美國政府官員的話通報了這一消息。美國會不會延期撤軍,這個問題爭論多日,也是這次G7峰會的一個關鍵議題。過去兩天,美國的北約盟友如英國、法國、德國都敦促拜登政府延期,否則根本做不到撤離“所有人”。自塔利班重掌政權以來,美國一眾盟友感到沮喪甚至恥辱。英國《衛報》稱,“拜登知道自己失去了盟友的信任。”撤軍日期是拜登宣布的,幾天前他才重申過相關承諾,盡管留有余地。與此同時,阿富汗塔利班明確表示8月31日是撤軍“紅線”——“更改期限就得承擔后果”。有分析稱,拜登不愿改變日期原因很多,還包括在喀布爾面臨的恐襲風險等。在本報截稿時,G7峰會剛剛結束,英國首相約翰遜表示,G7國家一致同意,在8月31日之后,塔利班必須“確保”那些想離開的阿富汗人有一個安全通道。
“這是美國和塔利班之間的討論”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柯比2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五角大樓的目標和此前一樣,在8月31日之前結束撤軍。美方認為,在此之前完成美國人的撤離是可行的。同一天,在拜登參加G7視頻峰會時,CNN、BBC、路透社等多家媒體稱,美國官員表示,拜登同意五角大樓堅持8月31日為最后期限的建議,將不改變原定的撤軍計劃。
據英國《金融時報》24日報道,撤退期限問題一度讓拜登“進退兩難”,盟友們希望美國將其領導的阿富汗撤退行動延長至8月31日之后。但拜登面臨阿富汗塔利班否決令美國顏面盡失的可能性。塔利班發言人已經表示,喀布爾機場剩余的美國和其他外國士兵必須按照拜登政府設定的時間表撤離,“否則就是違約”。
據法新社報道,法國外長勒德里昂的幕僚長24日告訴法國總理卡斯泰,如果美國堅持如期撤離,法國將不得不于周四晚結束在阿行動,“所以,我們只剩下3天時間”。前一天,勒德里昂說,“我們對美國設定的最后期限感到擔憂。”
除了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都希望美國延長最后期限。英國表示要在G7峰會上敦促美國這樣做,德國稱正與北約盟國和阿富汗塔利班談判8月31日以后繼續開放喀布爾機場。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24日稱,延期撤離“不太可能”,“這是美國和塔利班之間的討論”。
據《華盛頓郵報》24日披露,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23日同塔利班二號人物巴拉達爾在喀布爾秘密會面。報道稱,中情局不愿評論此次會晤,但雙方的討論可能涉及美軍撤離阿富汗的最后限期。這是塔利班控制喀布爾以來,雙方之間的最高層級官員會面。美聯社稱,會面發生在喀布爾國際機場。
據CNN報道,美國軍方也向白宮建議,必須在周二就是否延長最后期限作出決定,以便有足夠時間撤出喀布爾的5800名美軍及裝備、武器。CNN稱,拜登的幾名顧問建議不要延期,官員們最近一直在監測潛在的恐怖主義威脅,“連貫”和可靠的信息顯示,機場外的混亂局勢已經為“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和其他組織創造了目標。
24日,德國聯邦國防軍總監措恩對媒體表示,喀布爾的安全情況持續惡化,現階段最大的風險之一是恐怖襲擊。他說,美方信息及德方評估顯示,“有越來越多來自‘伊斯蘭國’的自殺式攻擊者潛入喀布爾”。德國外長馬斯同日稱,沒有足夠時間把每個人都送出阿富汗。
“一場失敗者的聚會”
23日,美國《紐約客》雜志網站介紹了即將在30日發售的雜志封面——一幅名為《撤退戰略》的畫。它主要由迷宮、高墻、火焰及一輛坦克構成,坦克從迷宮的一個口進入,只繞了一圈,就逃了出去,起點與終點相同。坦克所過之處,留下殘垣斷壁和蔓延的大火。
《紐約客》介紹說:“拜登今年4月設定撤軍日期,但阿富汗政府和軍隊在美國撤軍日期結束前幾周突然垮臺,帶來許多地緣政治和人道主義危機上的災難性消息。”
據媒體此前報道,這次G7峰會上,相關國家領導人將同意就是否以及何時承認塔利班相互協調,承諾彼此繼續密切合作。“雖然延長8月31日到期的(撤離任務)是今天議程上最緊迫的問題,但領導人們還計劃討論是否聯合承認塔利班作為阿富汗的政府。”CNN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這是一個“具有巨大影響”的決定,可以成為在人權問題上對塔利班施加壓力的杠桿。但在《衛報》看來,這次的G7緊急峰會,本質上是一場失敗者的聚會。
“阿富汗慘敗讓歐洲面臨棘手問題。”《紐約時報》稱,美國再次將北約盟友置于尷尬境地。文章稱,對于美國堅持撤軍以及當下的混亂局勢,歐洲盟友的批評響亮而持久。許多歐洲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相信,他們不能依靠美國來照顧他們的安全利益。而華盛頓將外交政策重點轉向應對中國,只會加深他們的焦慮。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4日援引阿塞拜疆政治學家阿巴索夫的話表示,G7國家占據世界大國地位,但正是它們讓阿富汗局勢惡化。如果西方想要修復,他們應專注于阿富汗人道主義問題,因為大約有400萬阿富汗人想離開這個國家。西方不應讓這些人進入其他國家,給他國造成災難。西方國家不應作出毫無意義的承諾,在嚴重破壞阿富汗政治體制的情況下,可恥地離開這個國家。
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3日稱,普京當天出席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集安組織)峰會,對阿富汗事態與相關潛在威脅深表不安。普京說,“重要的是,不能允許伊斯蘭極端主義滲入集安組織成員國,并制止我們國家的民眾通過社交媒體和網絡等渠道被招募進極端分子行列”。普京還主張,有必要在聯合國安理會和二十國集團(G20)框架下就阿富汗問題協調立場。
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國際社會在推動阿富汗局勢平穩過渡和國家重建進程的同時,也有必要思考如何防止打著民主旗號對他國進行軍事干涉的行徑再次發生。“我們不應讓個別國家犯錯,卻讓阿富汗人民和國際社會,特別是地區國家買單的悲劇一再上演。”
塔利班要美不要鼓動阿精英出走
“在G7為塔利班的‘最后期限’會晤時,喀布爾機場正以‘備戰狀態’進行撤離。”據路透社報道,一名北約外交官24日表示,外國軍隊努力在8月31日前撤出阿富汗,雖然機場外的情況相對平靜,但仍需對人群進行更好的管理。
但形勢也在快速變化。24日,阿富汗塔利班在喀布爾召開第二場發布會,發言人扎比烏拉·穆賈希德表示,“我們正努力提供幫助,但不幸的是,美國人還在繼續他們以前的政策,將阿富汗人帶走,走向一個不確定的未來。”穆賈希德喊話美國不要鼓動阿富汗的醫生、工程師和“受教育精英”離開,敦促阿富汗人不要再去機場,仍在機場的人應該回家,安全將得到保障。對此,BBC稱:“塔利班將阻止阿富汗人前往喀布爾機場。”
穆賈希德還表示,不接受任何推遲撤軍的請求;不允許包括“基地”組織在內的任何恐怖組織利用阿富汗領土從事恐怖活動;塔利班沒有“復仇”名單,“我們已經忘記了過去的一切”。
路透社稱,塔利班領導人在占領喀布爾后試圖展現出較溫和的一面,他們已經開始就組建政府進行談判,而他們的部隊則專注于清除最后一批反對勢力。23日,塔利班稱已經向反塔利班力量的集結地潘杰希爾省部署兵力。24日,塔利班表示仍致力于和平解決潘杰希爾問題。
美國《外交政策》23日援引塔利班高層人士消息稱,塔利班打算組建一個12人委員會來治國,該委員會三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應是巴拉達爾、雅各布(塔利班創始人奧馬爾之子)和哈卡尼。同時,塔利班不希望設置總統職位,并打算讓前總統加尼政府的部分成員擔任某些職位。報道稱,塔利班希望以此建立一個包容性政府,增加獲得國際社會承認的機會。
據阿富汗黎明電視臺24日報道,塔利班已任命部分人員代行政府部長職責,包括財政部長、內政部長、喀布爾市長、情報部門負責人等。但據法新社報道,來自塔利班的兩個消息源表示,只要有美軍在阿富汗,塔利班就不會宣布組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