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在遭美英澳三國“聯手背叛”后,法國的怒火仍未平息。9月20日,一名熟悉情況的英國外交官向彭博社透露,法國將對此事采取更具有實質性的回應,或重新評估與北約和中國之間的關系。
與此同時,正在紐約參加聯大會議的歐盟成員國代表決定一致支持法國。德國歐洲事務部長同樣表示,美英澳三國簽訂的潛艇協議為歐盟敲響了“警鐘”,“失去的信任必須重建,而這顯然并不容易”。
彭博社:英國預計遭受法國更多報復
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結成新聯盟、讓法澳數百億美元的核潛艇軍購大單“泡湯”。
對此,法國政府“極為憤怒”,罕見地召回了駐美和駐澳大使。迄今為止,除了英法間的部長級訪問被取消外,英國并未在法國的怒火中“受傷”。
然而,一名熟悉情況的英國外交官透露,兩國關系可能會變得復雜,因為法國將對此事采取更具有實質性的回應。他說,法國的回應預計將對西方聯盟產生深遠影響。
由于涉及敏感信息,該外交官要求匿名。他告訴彭博社,法國或將重新評估與北約、與中國之間的關系,同時會加大力度推動歐盟發展獨立于美國的行動的能力。
這名外交官還說,在法國馬克龍政府看來,此次事件發生于美國從阿富汗倉促撤軍后不久,是與蘇伊士運河危機類似的關鍵戰略時刻。他還補充稱,法國政府預計將繼續致力于維護在“印太地區”的利益。
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導致英國艾登政府垮臺,英法兩國在中東失去了大部分影響力。
德國歐洲事務部長羅斯(資料圖)
另據歐洲新聞網21日,德國歐洲事務部長羅斯(Michael Roth)表示,美英澳三國簽訂的潛艇協議為歐盟敲響了“警鐘”,與美英澳的信任關系很難再彌合。
他說:“我們不能完全依賴他人,但必須合作,我們必須克服(歐盟內部的)分歧,用一個聲音說話。失去的信任必須重建,這顯然不會容易。但我們希望做出建設性的貢獻。”
本周,聯合國舉行為期一周的聯大第76屆會議,各國代表齊聚紐約。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國首相約翰遜19日飛往紐約途中對隨行媒體記者表示,英法之間有“非常友好的關系”,這一關系對英方“意義重大”。他還稱,英國“對法國的愛根深蒂固”。
9月20日,歐盟各國外長在聯大會議間隙舉行閉門會議,就美英澳三國協議展開討論。會議結束后,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歐盟各國外長“明確表達了與法國團結一致”的立場。
在做出表態后,歐盟開始行動了。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德國議員蘭格(Bernd Lange)21日透露,歐盟與澳大利亞之間“出現了信任問題”,雙方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預計將被推遲。
此外, 兩名歐盟官員透露,歐盟各國大使推遲了原定于9月29日與美國舉行的首屆“貿易和技術理事會”的籌備工作。歐洲新聞網稱,這是歐盟“憤怒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