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4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在白宮舉行首次面對面峰會。美媒分析指出,本次峰會是繼美英澳三國組成“AUKUS”聯盟后,美國聯合其他國家抗衡所謂“中國影響力”的最新舉動。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雖然四位領導人的公開講話和聯合聲明都刻意避開了“中國”二字,但從聲明內容來看,中國顯然是該集團首要的考慮因素。
“這比直接的軍事對抗危險得多。”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弗拉基米爾·涅日丹諾夫說。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公司(NPR)稱,峰會上,四國把中國視為“棘手的心腹大患”(elephant in the room),沒有直接提到、卻也繞不過去。
聲明和簡報表示,在疫苗供應方面,四國集團承諾除了給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的供應,還將在全球捐贈超過12億劑疫苗。聲明還宣布印度有望在今年秋季擴大疫苗生產并如期在明年底前完成向亞洲國家提供10億劑疫苗的生產任務。
CNBC此前報道稱,該計劃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印度遏制中國的疫苗外交影響力”,后因印度國內疫情大暴發而擱淺。在此次四國領導人會晤中,當被問及具體何時開始提供疫苗時,拜登和其他領導人都沒有給出時間表。
白宮網站截圖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拜登在G7峰會上提出的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針鋒相對的“重返更好世界倡議”(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將成為四國啟動“基礎設施協調小組”的框架基礎。
在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四國還將重構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關鍵技術和材料的供應鏈,支持5G部署和多樣化,交換衛星數據,就外空利用的規則進行磋商。
聯合聲明聲稱,“四國共同的未來就是印太地區”,將確保該地區保持包容、開放,并受“普遍規則和規范”的約束。
為此,四國稱,要支持太平洋地區的小島嶼國家,反對中國東海和中國南海地區出現的“對基于規則的海洋秩序的挑戰”,其態度較三月份時的“合作應對”更為強硬。但據共同社報道稱,“反對”一詞在四國商榷后最終軟化為“應對”。
“今日美國”稱,四國旨在向中國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即美國及其印太盟友正在認真謀劃如何“打擊中國的全球雄心”。
Quad,即“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是一個將“安全”寫在名稱中的戰略對話機制。但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此次“四方安全對話”進一步暴露出該團體定位矛盾、身份主張模糊的問題。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將四國集團視作軍事對抗的手段,配合同期舉辦的“馬拉巴爾演習”,被媒體多次形容為“亞洲版北約”。但此次面對面會晤,美國一直試圖淡化四國集團在安全方面的合作。
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24日表示,Quad “不是安全會議或安全機構”。NPR稱,Quad也不是一個軍事協定或聯盟,因為印度拒絕與美日澳簽訂防務條約。“一個沒有正式防御協議的組織,看起來更像一個松散的伙伴關系。”
對于Quad帶著“安全”的帽子卻淡化安全領域的合作的模糊態度,NPR指出,Quad重點和目的一直無法確定,各方的闡述不盡相同,身份在“聯盟”、“組織”、“對話機制”和“倡議”之間搖擺不定。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亞洲與日本研究項目高級副總裁邁克爾·格林(Michael Green)直言,Quad就是“一個靈活的工具”。格林說,對于韓國、新西蘭或英國來說,如果他們想對中國發泄不滿,他們就可以派一艘護衛艦參加下一次的演習。
CNBC報道截圖
此外,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在關于中國的問題上,Quad也表現出欲蓋彌彰的措辭矛盾。
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告訴《華盛頓觀察報》,此次會晤只是一場“非正式集會”,其目的并非削弱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
但日本共同社卻稱,四國集團欲重構半導體供應鏈的原因,是“全球半導體制造依賴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地區。美國認為,該領域可能會被中國獨占”。
“Quad峰會的與會者將試圖在其意識形態議程中加強‘中國威脅’的概念,并將其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弗拉基米爾·涅日丹諾夫提醒。
他指出:“Quad不太可能試圖在軍事上制衡中國,但他們會試圖散布懷疑論,散布對中國經濟依賴的擔憂,并將這一論調用于其政治目的。這比直接的軍事對抗危險得多。
在24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方一貫認為,任何地區合作機制都不應針對第三方或損害第三方利益。搞封閉、排他、針對他國的小圈子違背時代潮流,與地區國家的愿望背道而馳,不得人心,注定不會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