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敖德薩
俄總統普京于當地時間24日清晨發表電視講話說,決定在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別軍事行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隨即稱,俄黑海艦隊在亞速海和黑海敖德薩的登陸行動已經開始。盡管此后烏克蘭官方否認“俄軍已在敖德薩登陸”,但當地居民卻承認聽到附近炮擊的聲音。
據介紹,敖德薩位于烏克蘭南部,它不但是烏克蘭第四大城市、黑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而且它北接利沃夫鐵路,西連德涅斯特河,海路、水路、陸路網絡相連,是輻射整個東歐地區的交通樞紐。
俄制TOS-1自行火箭炮
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爆發后,隨著塞瓦斯托波爾港被并入俄羅斯,烏克蘭海軍被迫移防敖德薩,這里也成為烏克蘭接受北約軍事援助的主要海上通道,對烏克蘭的軍事價值陡然提升。在北約幫助下,烏克蘭加速推進敖德薩港軍事建設。因此俄軍利用大規模兩棲登陸行動控制敖德薩具備極大的戰略價值。
東部:哈爾科夫
CNN稱,24日清晨在烏克蘭東部哈爾科夫聽到巨大的爆炸聲。哈爾科夫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和哈爾科夫州的首府,也是該國重工業、文化、教育中心之一。
一位匿名軍事專家2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單就軍事行動而言,速戰速決對俄軍最為有利,俄羅斯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和敖德薩兩個方向同時展開軍事行動,令烏軍首尾不得兼顧,“俄羅斯軍隊在敖德薩方向的行動極具戰略意義,俄軍此舉擺出由南向北突擊、控制第聶伯河要點、在第聶伯河以東圍殲烏軍之勢,這個行動與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軍第18空降軍從伊拉克西部沙漠發起的‘左勾拳’行動極其相似。對烏克蘭軍隊的心理震懾作用極大,這個方向戰場形勢的隨后發展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沖突的結局。”
北部:基輔
24日清晨,俄軍數輛軍車從與白俄羅斯接壤的過境點進入烏克蘭。根據此前報道,俄白“聯盟決心-2022”聯合軍事演習原定于2月20日結束,但因該演習延期結束,參演俄軍一直停留在白俄羅斯境內。
值得注意的是,與俄軍展開攻勢的敖德薩和哈爾科夫相比,白俄羅斯距離烏克蘭首都基輔近得多,從白俄羅斯出發的俄軍可以直逼基輔。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稱,當天從白俄羅斯境內發射的4枚彈道導彈朝西南方向飛入烏境內。
當天晚些時候,CNN宣稱俄軍空降部隊已控制了安東諾夫機場,該機場距離基輔市中心僅有25英里。俄軍指揮官告訴CNN,他們與烏軍發生了槍戰。烏軍表示,正在進行反攻試圖奪回機場。
俄烏軍力對比
就俄烏軍力對比而言,外界普遍認為俄軍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占據明顯優勢。俄國防部24日表示,正在使用精確制導武器摧毀烏軍的軍事基礎設施、防空設施、軍用機場和航空部隊。
就防空能力而言,烏軍主要僅擁有少量的早期型S-300遠程防空系統,嚴重缺乏現代化的警戒雷達。2017年和2021年,烏軍先后獲得79K6雷達及其改進型80K6KS1雷達,它們能配合烏軍的“山毛櫸-M1”防空導彈作戰。但社交媒體上24日流傳的視頻顯示,一段有著俄制KH-31P反輻射導彈典型特征的導彈殘骸散落在基輔街頭。該導彈屬于專門針對防空雷達的高速反輻射導彈,顯示俄軍已針對烏方的防空設施展開壓制和摧毀。
在地面裝備方面,俄軍至少動用了包括T-72、T-80和T-90系列主戰坦克,2S3式、2S19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龍卷風”遠程火箭炮、MT-LB裝甲車和多型步兵戰車。其中包括最新的T-90M Proryv-3主戰坦克,它大量采用新一代T-14主戰坦克的技術,堪稱俄軍現役坦克中的最強型號。在遠程火力支援方面,俄軍出動了“伊斯坎德爾-M”戰術彈道導彈和“伊斯坎德爾-K”巡航導彈以及“龍卷風”遠程火箭炮。
而烏軍的主要裝備與俄軍“同源”,以T-64、T-72和T-80系列主戰坦克,2S7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和2S19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少量的“龍卷風”遠程火箭炮和SS-21戰術彈道導彈為主,但它們大部分沒有經過現代化改造,因此在主要性能上明顯遜色于俄羅斯同類武器。
為抵擋俄軍地面部隊的坦克洪流,烏克蘭不得不依靠簡單和容易操作的單兵反坦克導彈。目前烏克蘭擁有數以千計的蘇制反坦克導彈,但它們性能落后,而且可靠性堪憂。對此心知肚明的烏克蘭軍方近年來不得不大量從西方引進反坦克導彈,包括美制“標槍”和英制NLAW反坦克導彈。烏軍稱,24日在蘇梅州使用“標槍”導彈摧毀俄方15輛坦克。
而在海空軍方面,俄烏差距更為明顯,特別是烏海軍基本只有象征意義。24日,一架烏空軍蘇-27戰斗機疑似“外逃”,闖入羅馬尼亞領空后降落在該國空軍基地。
俄軍為何能搶得先手
雖然北約多次警告“俄羅斯馬上要對烏克蘭動武”,但俄軍24日真正動手之后,外界突然發現,北約其實并沒有做好應對沖突的準備,甚至他們自己都不怎么相信“俄羅斯會馬上攻擊烏克蘭”。
為實施在敖德薩附近的大規模兩棲登陸,俄海軍抽調幾乎全部精銳,來自俄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艦艇經過成千上萬公里的長途跋涉,抵達黑海和地中海。其中至少6艘大中型登陸艦進入黑海支持這次登陸行動。
盡管此前社交媒體和分析人士都在猜測“俄海軍是否在為黑海的登陸行動做準備”,但在俄軍宣布舉行“最大規模海上演習”的煙幕彈掩護下,北約僅派少量艦機對這些從全球各地向地中海匯集的俄軍戰艦進行“監視”和“警戒”,卻沒有進一步行動。
美國《星條旗報》23日稱,一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表示,盡管俄羅斯在烏克蘭南部的黑海和地中海聚集了強大的海軍力量,“在黑海擁有超過10艘登陸艦”,俄巡洋艦就在美國“杜魯門”號航母不遠的地方,但他表示,“俄羅斯顯然只是在監視‘杜魯門’號,這并不罕見,但僅此而已,這是對美國海軍活動的典型情報監控。”
在北約這樣的麻痹心態下,俄海軍成功實現了大規模集結,不但在黑海擁有了壓倒性的優勢,可以在幾乎沒有外部干擾的情況下實施兩棲登陸,而且美國在地中海僅有的一艘航母(“杜魯門”號),也受到俄軍兩艘巡洋艦近距離牽制。
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地面戰場上。俄軍向烏克蘭邊境地區的增兵動作從去年初冬就已經展開。盡管北約一直在警告“俄羅斯要攻擊烏克蘭”,但并沒有真正做好應對俄軍攻擊的準備。美國《防務新聞》24日稱,直到最近五角大樓官員還在探討“如果俄軍控制烏克蘭制空權、切斷西方對烏軍援的空中通道該怎么辦”。這充分說明,直到俄軍發動攻勢之前,北約都沒有意識到俄軍對烏克蘭的大規模攻擊已經“迫在眉睫”。
有分析認為,在信息化社會和衛星偵察越來越普及的時代,想要完全隱藏軍事調動、不讓對手發現的可能性極低。因此現代意義上的戰略欺騙,并不在于隱藏自己的行動不讓對手發現,關鍵在于如何利用一系列其他動作讓對手產生誤判。例如海灣戰爭期間,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即將對伊拉克發動地面攻擊,美國充分利用外界的關注,派出強大的兩棲艦隊誘導伊拉克軍隊加強海岸防御,美軍機械化部隊卻繞開伊軍的堅固防御,以“左勾拳”出其不意地從側后方包圍并殲滅伊軍主力。從這次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的反應來看,俄軍攻擊的時機的確在他們的意料之外,成功搶得先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