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1日上午,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進行部分軍事動員。普京宣稱,西方“侵略性反俄政策已經越過了所有界限”,“它們的目的是削弱俄羅斯、孤立俄羅斯并最終毀滅俄羅斯”。對此,“如果我們的國家領土完整受到威脅,我們將使用一切手段反擊”。俄防長紹伊古稱,俄在實施部分動員過程中將征召30萬預備役軍人。普京宣布部分動員被認為是俄羅斯自二戰以來發出的首次軍事動員,這立即震動世界,尤其是西方國家。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外交部高官基根的話稱,普京的講話是“令人擔憂的升級”。她稱,普京“最后一些語言相當令人擔憂,顯然我們會敦促保持冷靜”。而僅僅前一天,西方還陶醉于烏克蘭“大反攻勝利”,宣稱將繼續加大力度對烏克蘭提供軍事等支持,并稱頓涅茨克等烏東4地宣布將舉行入俄公投是“俄羅斯絕望的跡象”和“害怕失敗的騙局”。如今,面對可能升級的戰爭,《華盛頓郵報》擔憂地稱,俄羅斯按下了“恐慌按鈕”,甚至“增加了核戰爭的風險”。
圖片說明:21日,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在國防部會議上部署實施總統普京當天宣布的部分動員令。(視覺中國)
俄“將使用一切手段反擊”
21日上午,普京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從當天起在俄境內進行部分軍事動員。普京稱,西方“侵略性的反俄政策已經越過了所有界限。”他稱,在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后,烏方曾在談判中對俄方提出的建議“做出過積極反饋”,但“顯然和平并不符合西方的利益……正是在西方的指示下,基輔實際上被直接下令中斷所有協議,西方還開始更多地為烏輸送武器”。
普京強調:“如果我們的國家領土完整受到威脅,我們將使用一切手段反擊。這絕不是恐嚇。”普京重申,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沒有任何變化,最終目標仍是“解放”頓巴斯地區。他表示,將支持“頓巴斯、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居民在(入俄)公投中做出的決定。
俄塔斯社稱,這是普京今年第三次發表全國電視講話。2月21日和24日,普京分別發表全國講話,宣布俄羅斯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主權獨立”以及在烏東地區展開特別軍事行動。
在普京之后,俄防長紹伊古發表講話稱,俄在實施部分動員過程中將召集30萬預備役軍人。部分動員的“首要目的是控制1000公里的接觸線和已解放領土”。紹伊古說,我們擁有2500萬人的規模巨大的資源,而部分動員只會影響2500萬人中約1%。他還稱,動員不涉及大學生,義務兵也不會派遣至前線。
對于普京強硬的講話及宣布部分動員, 俄新社引述政治學家卡拉謝夫的話稱,普京的講話絕對及時且足夠強硬,這令西方勢力和俄羅斯的反對者“尤其感到擔憂”。“西方擔憂有可能將俄羅斯這樣一個偉大國家推向極限。事實上,這次講話是新的開始。我希望現在一些頭腦發熱的人在采取反俄措施之前好好考慮一下。”
俄《觀點報》稱,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國防委員會委員、南部軍區前副司令古魯廖夫表示,俄羅斯現在首要的目標是保護“新邊境”。俄軍在特別軍事行動地區的兵力有所不足,有了這些新生力量,俄軍便可能抽出兵力化解敵人的攻勢,并逐步反攻前進。他說,實施部分動員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措施,因為我們等待的時間越長,西方就會向烏克蘭輸送越多的武器。
有人繼續點火,有人呼吁“冷靜”
普京宣布部分動員的講話立即震動了世界。路透社稱,這是俄羅斯在二戰后首次進行軍事動員。普京發表講話后,國際油價和金價直線拉升。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上漲3.08%,報93.41美元/桶。歐洲股市開盤大跌,德國DAX30指數跌0.98%,法國CAC40指數跌0.85%。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1日接受德國《圖片報》采訪時稱,普京的講話“并非新事”,基輔不會因俄部分動員而放棄反攻頓巴斯的計劃。澤連斯基此前已宣布全國總動員。
白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沃爾福維奇21日在莫斯科與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會晤后表示,白俄羅斯暫未考慮動員問題,本國軍方有能力應對威脅。
此前反俄聲音最高的幾個西方國家卻表現出“異常的冷靜”。英國外交高官基根當天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采訪時稱,普京宣布部分動員是“令人擔憂的升級”,“令人不寒而栗”。她稱,應該“認真”對待普京的言論,普京“最后的一些語言相當令人擔憂,顯然我們會敦促保持冷靜”。
與俄羅斯接壤的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也是歐洲最反俄的國家。當天,立陶宛防長在推特上稱:“立陶宛快速反應部隊已處于高度戒備狀態”。拉脫維亞外長林克維奇斯則謹慎地稱,“目前拉脫維亞受到的軍事威脅程度很低”。他稱,該國不會“簽發人道主義或其他類型的簽證向任何逃離莫斯科動員的俄羅斯人提供避難”。此前一天,為配合部分動員令,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法案,加重對軍事動員狀態下逃兵役等行為的懲罰,最高刑期提升至10年。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稱,普京的講話“對核大國來說是不負責任的言論……我們認真對待它。不過,我們現在沒有看到任何跡象表明這是必需的。”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斯塔諾特別澄清,“歐盟并未與俄羅斯交戰”,“我們只是支持烏克蘭為保衛其領土和人民而進行的合法斗爭”。
當然,也有態度強硬的。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呼吁:“作為對俄部分動員的反應,整個自由國家聯盟,尤其是強大的北約,應該以支持烏克蘭的方式做出回應。”他稱,俄宣布部分動員也將是波蘭進一步動員的理由。
面對可能的沖突升級,西方很少提出讓雙方停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1日表示,我們呼吁有關方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盡快找到兼顧各方合理安全關切的辦法。我們也希望國際社會為此創造條件和空間。
俄與西方“賭注越來越高”
“俄羅斯按下了‘恐慌按鈕’,甚至‘增加了核戰爭的風險’”。《華盛頓郵報》引述分析人士的話警告稱,“在吞并烏東地區后,莫斯科可能會宣布對這些地區的襲擊就是對俄羅斯本土的攻擊。這可能引發全面軍事動員或危機升級,甚至使用核武器。”
美國《外交》網站稱,“(俄與西方的)賭注越來越高”。雙方“應該明白戰爭的無形規則:雙方都不想將沖突變成北約與俄羅斯的戰爭”。文章稱,如果沖突升級,將破壞這些規則,并導致北約參與。這對哪一方都不利。
俄《觀點報》稱,普京的講話是對西方國家的警告,不要讓沖突升級。“這是在美國總統拜登在聯大上發表演講前夕宣布的。拜登發表對俄進行‘十字軍東征’以及全面支持烏克蘭的言論”。報道稱,西方“必須放棄戰斗至最后一個烏克蘭人的戰爭。理智的歐洲人也應該停止支持沖突升級”。
“俄烏沖突三種可能的最終結果”,《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弗里德曼20日撰文稱,第一種結果是“烏克蘭全面勝利”。這種明顯屬于臆想的結果,西方也不愿過多設想,因為“這有可能讓普京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而中情局也不可能“搞一個秘密計劃來阻止普京按下核按鈕”。西方現在希望的是另一種結果,即回到俄烏沖突爆發前各方的位置和立場。但這種結果與西方和烏克蘭此前聲稱的“直到奪回克里米亞才宣布勝利”的立場相差甚遠。為避免尷尬,文章不得不把這種結果說成是“可以和俄羅斯人民達成的”“不那么骯臟的交易”,且條件是“普京必須被趕下臺”。還有一種結果就是“與普京達成骯臟交易,確保停火”。雖然這是西方最不想要的結果,但文章引述一位匿名歐洲高級政治家的話無奈地稱,歐洲各國表面上團結,但內部正出現巨大分歧。“隨著冬天的到來,更多歐洲工廠將關閉,貧窮的歐洲人在取暖和吃飯之間做出選擇。請記住這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