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走過10年,為中國和世界打開發展共贏之窗,成為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
這一源自中國的倡議為何能在全世界取得巨大成功?這一長周期、跨國界、系統性的世界工程、世紀工程,未來將如何推動?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夕,“伍之管見”專訪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胡必亮。
伍之管見: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作為“一帶一路”領域的知名專家,您認為“一帶一路”在過去10年的成功經驗主要有哪些?
胡必亮:一是因時而動,適時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并因勢而動,適時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系統思想。
中國國家領導人統籌國內國際發展大局,于2013年秋適時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迅速得到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國家領導人根據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提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系統思想。因此,我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本質上就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二是在充分凝聚國內外共識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整套系統有效的頂層設計方案。
我將這套頂層設計方案歸納總結為從1到7的七個方面:一個總體目標,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兩個基本特征,即開放性、包容性;三個基本原則,即共商、共建、共享;體現四個方面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絲路精神,即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五通”建設重點內容,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主體共建框架;七個重要的共建機制,即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國際規則、戰略對接、項目實施、伙伴關系。實踐證明,這一整套的制度設計是有效的、成功的。當然,今后也需要根據新情況加以進一步完善與發展。
三是堅持務實合作,實現利益融合,將推動構建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緊密結合。堅持正確的義利觀,同時也明晰責任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理念,使共建“一帶一路”成果更多地惠及共建國家的人民,通過基于共同利益的團結合作和民心聯通實現共建國家的互利共贏。
伍之管見:即將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有什么重要意義?
胡必亮:這屆高峰論壇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對共建“一帶一路”本身而言,意義重大,因為這是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召開的一屆高峰論壇。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認真總結十年建設成就與經驗,找出不足與問題,有利于接下來干得更好。毫無疑問,這屆論壇在這方面意義重大。
另一方面,就是這屆論壇對相關方面的深刻影響。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演進,國際形勢十分復雜,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仍在加深,因此通過這屆論壇,就如何在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框架下進一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促進我國和共建國家的共同發展繁榮等問題,展開討論,形成共識,對于全球和全人類的未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伍之管見:以十周年為新起點,我們要讓共建“一帶一路”越來越繁榮、越走越寬廣,未來應該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
胡必亮:一是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爭取更多機會與發達國家企業在第三方市場共同開展項目建設,與更多國家的企業分享建設機遇,這樣也有利于降低投資風險,促進共建“一帶一路”的可持續發展;
二是加強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論證工作,要把宏觀層面的國家風險分析與微觀層面的項目收益分析結合起來,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
三是加強保障工作,包括與項目所在國政府和相關非政府機構就安全保障、資金保障、投資風險防范等問題形成更加緊密有效的合作關系;
四是加強輿論宣傳工作,講好共建“一帶一路”故事,讓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都能了解到共建“一帶一路”的真實情況,減少誤解,澄清不實信息,反擊惡意抹黑行為,更好地凝聚共識,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行穩致遠。
伍之管見:黨的二十大開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 您認為,“一帶一路”對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可以發揮什么作用?
胡必亮:簡而言之,共建“一帶一路”將直接從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首先,共建“一帶一路”對我國對外開放和對外合作起到引領作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外開放一直都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黨的二十大報告又一次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我們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并提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包括“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等。要真正落實好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和開放戰略,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促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中國國家領導人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強調,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提高了國內各區域開放水平,拓展了對外開放領域,推動了制度型開放,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同共建國家互利共贏。這一論述把共建“一帶一路”與實施對外開放戰略之間的關系講得非常清楚了。
其次,共建“一帶一路”是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目前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也就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就是說,在我們所要構建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是兩個緊密聯系而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同時促進其健康發展。
比如說,東盟十國都已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行列。從1991年到2022年的31年間,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從79.6億美元增加到9753億美元,增長超過120倍。2020年和2021年,雙方已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同時,31年間的雙向累計投資額也達到了3000多億美元?!秴^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新制度合作框架目前已經對東盟十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和韓國全面生效,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以及整個亞洲地區的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水平。
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建設更好的區域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將為中國與東盟國家以及整個亞洲建設更加開放、深入的合作伙伴關系注入新動力,為促進這一地區更加開放包容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也將直接有利于推進我國貿易投資進一步優化升級,有利于加快推進我國貿易強國建設進程。
實際上,共建“一帶一路”本身就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應有之意。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也就是說,我們要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前提下,通過合作共贏的方式實現自身現代化。
共建“一帶一路”,就是通過合作共贏方式促進參與共建各方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典型案例。從近十年的共建歷程與實際績效來看,中國式現代化得以進一步推進,一些參與共建國家的現代化水平也得以顯著提升。譬如,位于我國周邊的巴基斯坦、老撾、柬埔寨、泰國、尼泊爾、蒙古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都通過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而使國家的交通、通信、電力供應等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善,這些國家的人民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前進步伐,探索出一條通過深度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的新型現代化道路。
伍之管見:“一帶一路”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落地生根。如何理解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胡必亮:一是“一帶一路”有利于促進全球發展,維護世界和平。共建“一帶一路”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其所具有的強烈的發展導向性。其基本邏輯是:共建“一帶一路”為共建國家(包括中國)提供新動能,創造新機遇,促進新發展,包括經濟發展和其他各方面的發展。
中方從提出共建“一帶一路”之始,就是把共建“一帶一路”問題當成一個發展問題來看待的。中方提出要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減貧之路、增長之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的基本思路,就是要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促進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各項事業發展,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及其人民帶來繁榮,進而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
二是“一帶一路”有利于以真正的多邊主義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客觀的發展過程,必然繼續向前發展,沒有人可以終止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沒有人可以逆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歷史大勢。盡管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但我們看到一股積極力量在不斷增長,那就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力推進全球化發展的強大力量。新型經濟全球化的這股推進力量,客觀上已成為未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動力。
基于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則,堅持真正多邊主義精神,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會終結,而會繼續向前發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力量將逐漸成為新型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主要驅動力。
三是“一帶一路”有利于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世界各國都應該為完善當前的全球治理體系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來說,一個現實可行的選擇就是依托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發揮更大作用。
比如,針對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形勢,中國利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與其他共建國家密切合作,修建可再生能源發電站——比如在阿聯酋建設了迪拜太陽能電站,在巴基斯坦建設了薩察爾風電站,在克羅地亞修建了塞尼風電站,在柬埔寨修建了10座水電站等等。這些行動對于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體系具有積極作用。
此外,共建“一帶一路”對于完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治理體系、全球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全球減貧治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有助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實現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