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 特稿|在各自現代化征程上并肩前行——中拉雙向奔赴的四季故事
新華社記者陳瑤 陳寅
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13日在北京開幕。經過十年悉心耕耘,中拉論壇機制已成為中拉平等對話、互利合作的重要平臺。
歲月流轉,四季更迭,中拉整體合作的精彩畫卷徐徐鋪展。綻放在墨西哥沙漠里的中國“太陽花”、風靡中國健身達人圈的巴西莓果泥、翱翔在圭亞那稻田上的中國農業無人機、晉升中國花卉市場“新寵”的秘魯朱頂紅……一個個跨越山海、連接中拉的動人故事,成為十年來中拉構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話合作網絡的生動注腳。
清潔能源向“綠”而行
向陽花開春常在,墨西哥佩尼亞斯科港居民用電不愁了。
在水草豐沛的地方,各種花卉把太陽的光和熱轉化成大自然的美。而在墨西哥西北部索諾拉州沙漠地區的佩尼亞斯科港,長年干旱、高溫、光照時間長,光伏項目如同盛開的“太陽花”,把光和熱轉化成當地居民夢想的電。
這是2025年4月2日在墨西哥佩尼亞斯科港附近拍攝的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承建的佩尼亞斯科港光伏項目二期工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4月的一天,47歲的當地居民何塞·加尼卡從冰箱里取出食材準備晚餐。“不用為儲存食材發愁”這一看似平常的需求,他以前不敢想象。“以前供電很不穩定,經常停電。”加尼卡說。
這一切隨著中國企業承建的佩尼亞斯科港光伏電站二期工程交付投產發生了改變。
為緩解周邊地區的電力缺口,減少對電力進口的依賴,墨西哥全面推進佩尼亞斯科港光伏電站建設,完全建成后將成為拉美最大的光伏項目。
2025年4月2日,在墨西哥佩尼亞斯科港附近,中墨雙方的技術人員巡查佩尼亞斯科港光伏項目。新華社記者 李夢馨 攝
行走在光伏板間,中能建國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佩尼亞斯科港光伏電站二期工程項目經理王志飛無比自豪。他說,佩尼亞斯科港光伏電站是墨西哥門類最齊全、技術最復雜的光伏項目。二期工程總裝機容量達到300兆瓦,每日最高發電量達204萬度,可滿足2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十年來,中拉清潔能源合作助力發展,點亮拉美萬家燈火:在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緩解了當地電力供應緊張;在智利,蓬塔風電場助力當地可持續發展;在古巴,西羅雷東多生物質電廠變廢為寶;在哥倫比亞,伊圖安戈水電站建成后將解決全國12%的電力需求……
這是2023年2月14日拍攝的位于智利中部科金博大區沿海的蓬塔風電場。新華社發(國家電投供圖)
智利塔爾卡大學工程系學者克里斯蒂安·加西亞說,拉美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適宜發展清潔能源,中國擁有清潔能源項目建設運營的技術和經驗,中拉在這一領域擁有天然的互補性。
“感謝中國幫助我們實現了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加西亞這一句發自內心的感慨,正是對十年來中拉清潔能源合作豐碩成果的精準概括。中拉合作向“綠”而行,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人文交流雙向奔赴
莓子冰飲潤齒牙,身在中國的巴西姑娘鄉愁解了。
酷暑難熬,各色清涼飲品備受消費者青睞。低熱量、抗氧化、純天然……在人們越來越追求健康的過程中,巴西莓在一眾“超級水果”中脫穎而出。
“沒想到在中國也能吃到巴西特色甜品——巴西莓冰淇淋!”
中國上海,巴西姑娘英格麗德·托爾夸托走進街邊一家巴西莓果泥專門店。品嘗一口后,她驚訝地贊嘆:“地道,是巴西的味道!”
2025年4月15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舞獅隊在“國際中文日”慶祝活動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王天聰 攝
托爾夸托從小就對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大學期間,她報名了孔子學院的課程,之后兩度赴華交流學習。2024年,她再次回到闊別九年的中國,成為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
身在中國,她發現身邊的巴西元素越來越多,每次她總會同身處巴西的中國朋友、孔子學院老師高春晗分享。同時,高春晗在巴西也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
在巴西,約200年前中國茶農帶來的茶樹和巴西莓棕櫚樹并肩而立,中醫診所走進巴西社區,針灸被納入醫保體系。在中國,巴西“戰舞”走紅網絡,兩國經典文學作品互譯工程佳作頻出……
中巴友好往來是中拉人文交流的生動縮影。十年間,“漢語熱”在拉美多國日益興起,中國多次以主賓國身份參加拉美地區國際書展,拉美影視作品也頻頻亮相中國的國際電影節,“中拉文化交流年”“中拉文明對話論壇”等活動成功舉辦……中拉在互學互鑒中相知相熟、相近相親。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中心主任羅伯托·拉方丹表示,十年來,中拉人文交流日益豐富多元,民心相通逐步深化。在文明互鑒、開放包容的基礎上,中拉攜手推動各領域合作邁上新臺階。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中拉人文交流活力迸發,雙方在相融相通、互促互鑒中攜手向前。
技術合作守望豐收
稻花香里說豐年,圭亞那無人機水稻精準種植試點項目成了。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萬千稻穗隨風搖曳,鋪展成一片金色的海洋。但稻田里的精彩不只在地面。
南美洲北部,圭亞那廣袤的稻田上,中國農用無人機在藍天下低空飛行,拍攝下金燦燦的稻浪。操作員溫菲爾德·華盛頓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無人機是他“會飛的眼睛”,實時傳回清晰圖像,分析植株長勢、田間水量與病蟲害情況。
2024年5月22日,“中國—FAO南南合作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農村生計改善和糧食體系轉型能力建設活動”學員赴江蘇省農業科學院開展交流,在江蘇省農科院科研溫室展示區的農業信息館中,專家向學員介紹智慧農業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能采摘機器人(番茄)。新華社發(江蘇省農業科學院供圖)
中國無人機是圭亞那水稻精準種植試點項目的“關鍵角色”,這一試點由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信托基金支持。2022年,在“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提升數字農業發展韌性項目”的大力推動下,圭亞那稻米發展委員會在當地啟動了試點建設。
圭亞那農業部數據顯示,在該項目支持下,圭亞那水稻單產從2019年的每公頃5.9噸提升到2024年第一季的每公頃6.6噸,2025年這一數字有望再次攀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提供無人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項目還有一個關鍵環節——指導與培訓,包括派遣中國專家去圭亞那現場指導和邀請項目參與人員到中國接受培訓。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朱海波是專家組成員之一。他介紹說,中國專家設計了一套適應圭亞那的技術解決方案,幫助當地設立專業化服務團隊,系統培訓無人機飛手與數據分析師。
圭亞那稻米發展委員會技術推廣主管特拉維斯·皮爾格林是赴華培訓的一員。他說:“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回國后,皮爾格林與當地程序員合作開發了相關應用程序。2025年,圭亞那新一季水稻種植試點進一步擴展。
如今,圭亞那稻米發展委員會培養了8名無人機飛手和12名數據分析員,還設立了地理信息系統小組,推動水稻種植全面走向數字化。
圭亞那農業部長祖爾菲卡·穆斯塔法評價說,該項目是圭亞那政府、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等共同努力的成果。中國駐圭亞那使館首席館員黃瑞參贊表示,這一項目將助力圭亞那實現到2025年“食品進口減少25%”的目標。
十年來,中拉合作一直秉持加強團結協作、推進南南合作這一初心,在全球治理和共同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示范作用。阿根廷國家農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娜塔莉婭·平·比索認為,與中國的農業合作有助于加強拉美地區糧食安全和主權,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圭亞那無人機培訓到墨西哥灌溉物聯網技術,從阿根廷數字技術掃盲到巴拿馬農村電商計劃,中拉農業技術領域合作正結出豐碩成果。中拉合作成為南南合作的重要典范,為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春節“新寵”成功破圈
銀裝素裹映瑞雪,秘魯朱頂紅在中國年宵花市場火了。
蛇年春節前夕,中國花卉市場上,秘魯朱頂紅蠟球的銷售異常火爆。“買顆朱頂紅,來年注定紅!”這句吉祥話讓大規格朱頂紅蠟球成為年宵花市場的“新寵”。
“春節期間,朱頂紅蠟球的整體銷售情況十分理想。以上海復興公園門店為例,與去年同期相比,銷售額增長了近80%。”上海種業(集團)營銷中心副經理楊仕琦介紹。
2024年12月18日,“新上海”輪在靠泊上海洋山港碼頭(無人機照片)。這是自秘魯錢凱港開港后首個“錢凱—上海”正式航次。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秘魯農花公司和中國上花集團攜手打造的這款朱頂紅花朵大、花期長,無需陽光、水土和看護,被譽為“懶人花卉”,成功在中國年宵花市場“破圈”。然而,這一中國年宵花市場上的“新寵”也曾面臨無人問津的局面。
這款大規格朱頂紅種球由秘魯農花公司繁育,曾因存儲和運輸需求高增加了成本、壓縮了利潤,使銷路遇阻。
中國方案為這款朱頂紅帶來轉機。上花集團的研發團隊多次與秘魯農花公司溝通,認為可利用大種球營養豐富的優勢,另辟蹊徑,通過蠟封等技術打造“懶人花卉”,賦予美好寓意,開發禮品屬性,進軍年宵花市場。此后,上花集團帶著朱頂紅蠟球連續四年走進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極大提升了這款花卉在國內市場的認知度。
上花集團副總裁楊娟介紹,為滿足中國市場不斷變化的審美和需求,中秘兩家公司在育種、營銷等領域密切合作,每年都向市場推出新品種。
秘魯農花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塞洛·弗洛雷斯回憶,在遇到中國合作伙伴前,他沒想到朱頂紅日后能在中國成為爆款。“中國市場開放透明,進口流程高效便捷,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和支持。”
在秘魯國立圣馬爾科斯大學經濟學家曼努埃爾·伊達爾戈看來,朱頂紅走俏是中拉經貿合作十年提質升級的一個例子。他認為,中拉經貿合作正從傳統商品貿易向科技等領域拓展。“我認為這是促進拉美出口產品多樣化、技術創新和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機遇。”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中拉貿易額超過5100億美元,較十年前翻一番。中國穩居拉美第二大貿易伙伴國,也是秘魯、智利、巴西等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已與拉美五國簽署自貿協定。
2024年12月13日,在智利莫斯塔薩爾的一座吉制公司工廠,工作人員處理車厘子。吉制公司2006年起開始向中國出口車厘子。新華社發(豪爾赫·比列加斯攝)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拉優質產品走進彼此千家萬戶。迎風綻放的朱頂紅,體現了中拉貿易往來的熱度,也寓意雙方攜手共贏的美好愿景。(參與記者:趙望軒、江雪、朱婉君、李佳旭、于帥帥、吳昊、趙焱、田睿、朱雨博、王鐘毅、郝云甫、張夢潔、陳杰、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