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章丘相公莊街道七郎院村村民正在唯一干燥的路面上晾曬被浸泡過的小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支倩倩攝
積水退去,生活還在繼續,希望從未遠離。14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再次來到章丘部分受災村莊,盡管剛剛過去的一場風雨讓村莊內一片狼藉,但是部分村莊已經開始災后重建,秩序井然,有的村民陸續回到家中開始自救。
房子塌了可再建
只要人沒事就好
經歷了三天兩夜的安置點生活后,14日一早,章丘區相公莊街道七郎院村離開家園的1000多名村民回到了家中。8時左右,村民張方明接到鄰居的電話,被告知自己的房子塌了。放下電話,張方明迅速從明水趕回了七郎院村。
眼前的景象讓張方明心痛,60平米的老房子完全塌了,北院墻被沖倒,直接擋在了鄰居的家門口。“這個老房子有五六十年了,曾整修過多次,但一直住著。這回雖然房子塌了,但只要人沒事,啥事都好說。”張方明感慨。
對他而言,眼前最主要的是迅速清理土堆。由于胡同僅有一米半,大型車輛無法進入,只能用小推車一車一車向外運土。3個小時過去,張方明和妻子累得筋疲力盡,大量的土還沒有清運出來。
正在犯愁的時候,村里調集了一輛小型挖掘機和三輪翻斗車。此時,村中其他群眾也自發來到這里,你一锨,我一锨。半個小時,土堆就被清理完了。“房子塌了可以再建,只要人好好的,比啥都強。”一位村民安慰張方明的妻子。
“鄉里鄉親的,大家互相幫助,自家清理好了,盡量幫助受災嚴重的村民。”一位幫著清理的村民在現場大聲吆喝著。此次受臺風“利奇馬”影響,七郎院村房屋、農田等損毀嚴重,洪水百年不遇,經濟損失也是前所未有。但是這些沒有嚇倒村民,鄉親們開展自救和互救,清理淤泥、晾曬糧食、打通道路……“重建家園”成了村民心中的關鍵詞。
整理好心情
希望盡早開業
宋光輝是陜西人,今年40歲。七年前,他來到七郎院村開了一家面館。受臺風影響,這兩天他一直借宿在親友家里。14日一早,宋光輝重回自己的面館,屋內的積水還有30厘米左右,鍋碗瓢盆浮在水面上,飲料、食材散落得到處都是。
宋光輝順手拿起盆子,開始一盆一盆地把屋里的水向外潑。“你看這兩臺冰箱估計夠嗆了,還有很多物品都被沖跑了!”宋光輝說,自己的妻子和女兒還在朋友家,必須抓緊清理,盡早把她們接回來。
聊天間隙,宋光輝的兒子和朋友也趕來。他們二話沒說,迅速投入到清理工作中。“爸爸,有我呢!”兒子望著爸爸喊道。宋光輝看了一眼兒子,皺著的額頭略微舒展了一些。“一家子指望著這個小店養家糊口,三個月前剛剛交了房租,現在就想讓小店盡快恢復原樣,重新開業。”宋光輝說,為了老婆孩子,必須盡快調整狀態,重新生活。
忙著晾曬小麥
好好經營小日子
經過一上午的整理,不少村民家中的淤泥已逐漸清理完畢。村民們開始忙著晾曬被泡的糧食、衣物、家具等物資,盡量把損失降到最低。
“這種事誰都不愿意發生,既然攤上了,咱就接受想辦法。”村民李耐成把家里清理完后,開始晾曬被浸泡的小麥。他用小推車把六袋子小麥拉到馬路上,開始一點一點用手扒拉,看到發芽的小麥,李耐成很心疼。“能挽救一點是一點吧!”
談到接下來的打算,李耐成說,“未來的日子還長著呢,經歷了這場災后,有些事情想開了。只要活著,比啥都強,這兩天把家里安頓好了,就去濟南打工掙錢,好好經營自己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