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7月,北京市國有企業各類項目共成交1355項,同比增加20.97%,成交金額1222.67億元,同比增長83.81%。記者從北京產權交易所獲悉,本市國有企業持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今年前7個月,共有14家國有企業在北交所完成混改,共計引入社會資本82.18億元。“從國資交易運行趨勢上看,國有資產擴大交易范圍,同時國企推進瘦身健體,積極布局戰略新興產業。入選混改試點的企業積極進場尋找投資者,加快改革步伐。”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說。
例如,本市國企通過增資,在推動國產光刻機核心部件生產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突破國產中高端光刻機制造“卡脖子”技術難題。
2018年6月,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全資設立北京國望光學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國產光刻機的系統研發和產業化生產。為增強技術研發力量,加快生產進度,國望光學在北交所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2019年6月,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以49項專利評估作價8.8億元入股,占比29.33%;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73項專利所有權評估作價1.2億元入股,占比4%。同時,兩家投資方將無形資產的50%激勵給研發團隊,成為北京市首個以無形資產進行增資,同時實現科技成果股權激勵的混改項目。
跟國望光學一樣,國有企業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進軍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數據顯示,2019年1至7月,共有73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類國有企業通過北交所尋找戰略或財務投資者,同比增長28.07%。
同時,在無形資產、技術資產擴大交易方面,國企也在持續發力。比如,2019年7月,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櫻桃砧木品種“京春1號”授權實施許可項目以50萬元在北交所成交,成為北交所打造的技術類無形資產交易平臺“北交科技”上線以來,首個北京市屬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成功轉化的項目。數據顯示,2019年1至7月,“北交科技”平臺共掛牌全國技術類無形資產項目7項,掛牌金額5937萬元。
據悉,在今年前7個月北京市國有企業成交的1355項項目中,企業國有產權(含非掛牌項目)成交174項,同比增長34%,成交金額460.39億元,同比增長17%;國有企業增資(含非公開增資項目)成交116項,同比增長61.11%,實際募資總金額758.77億元,同比增長195.66%。
此外,從北交所整體交易數據來看,2019年1至7月,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通過北交所成交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國有企業增資、國有企業資產轉讓、國有企業房屋租賃四大類項目共計3592項,同比增長28.01%,成交金額1837.64億元,同比增長40%。(記者 董禹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