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上午召開的北京市紅十字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獲悉,北京市紅十字會將制定志愿服務社會信用系統評價標準,將志愿服務信息納入社會信用體系。
據介紹,近年來,北京市紅十字系統累計應急救護普及培訓660萬余人次,紅十字志愿者達到15余萬人,紅十字青少年達到70余萬人,造血干細胞志愿者庫容量達到14萬余份,報名捐獻遺體志愿者2.5萬人,承擔院前醫療接轉患者304余萬人,航空醫療救援轉運患者500余人。999等一批基層組織獲得“全國紅十字會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李曉軍等一批個人獲得“全國紅十字會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代表大會上做了《北京市紅十字事業2019-2023年發展規劃(草案)》的說明,提出了北京市紅十字會未來幾年的重要工作目標和任務。
在應急救援方面,將進一步完善覆蓋市、區、街道(鄉鎮)的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區級紅十字會建立1至2支專業化應急救援隊,有條件的鄉鎮(街道)、村(社區)建立紅十字應急救援小分隊。同時,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力爭到2023年,救護員證、技能證獲證率達到常住人口的10%。
在關愛生命方面,紅十字會將打造“愛心相髓”品牌,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有效庫容達到16萬人份以上,每年招募入庫志愿者不低于5000人,積極擴大有效庫容探索建立人體器官捐獻體系,完善遺體捐獻工作機制,登記遺體捐獻志愿者數量穩步提升。
在提升備災防災能力方面,將修訂完善紅十字應急預案,將預案納入同級政府應急預案體系,力爭實現每個區紅十字會都建有一個備災應急倉庫。
在應急救援方面,爭取將紅十字應急救援體系納入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服務保障應急體系之中,加強京津冀紅十字組織救災救援工作的協同聯動,全面提升聯防聯控綜合能力。
紅十字會還將健全應急救護培訓長效機制,啟動救護培訓國際認證工作,建立統一的救護培訓標準,推進師資星級評定,優化救護員培訓流程和方式,完成30家市級應急救護培訓基地建設工作。
在志愿者隊伍建設方面,將建立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制定志愿服務社會信用系統評價標準,將志愿服務信息納入社會信用體系,探索志愿服務積分制度。推動急救和救災等技能證書學習成果認定、積累和轉換。(記者代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