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1日開始,上海市民通過“長寧文化云”平臺,可以實現預約演出、訂票、在線觀賞、點評等功能,文化云集文旅資源推介于一體。長寧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中期推進會21日下午召開,對照公共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建設要求,長寧打造集信息發布、活動預約、陣地管理、云上課堂、非遺體驗、互動反饋、企業服務和旅游咨詢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服務平臺,“公共文化+”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升級版“長寧文化云”今天正式上線,文化云將提供PC端、移動端、線下終端等多種渠道,使區域內的文化信息更集聚、服務功能更優化、操作方式更便捷。未來,“長寧文化云”的獨立平臺和手機APP還將與微信公眾號打通使用渠道。
圖說:長寧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中期推進會召開今天下午召開。袁瑋 攝
“長寧文化云”數字平臺將利用數字化服務手段提高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匯聚市、區、街鎮和居民區四個層級的文化活動、文化展示、文化培訓、場館導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公共文化資源,提供文化藝術活動預約、訂閱、推送和評價等服務,力爭3年內注冊用戶突破20萬。同時根據“智慧城市”的建設要求,長寧區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化建設,統籌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和數字文化館推廣工程,區級公共圖書館可提供服務的數字資源力爭達到30TB,區級、街道(鎮)、居民區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均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配備數字文化設施,具備數字文化服務能力。
據了解,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公布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資格名單的通知》,明確27個示范區和47個示范項目的創建資格名單,上海市長寧區成功獲得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創建資格。7月,長寧區發布《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的通知》。
經過一年的創建,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根據長寧區《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創建規劃,共包括65項任務和推進舉措,截至目前已完成60項,完成率達92.3%。近年來,長寧區先后建成了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劉海粟美術館和虹橋藝術中心等市、區級重大工程項目,區域內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和劇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完善,由10個市級場館、6個區級場館、10個街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183個居民區綜合文化活動室構成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實現全覆蓋。目前,區屬公共文化設施面積為197438.38平方米,人均面積達0.29平方米,遠高于上海“十三五”期間全市人均0.18平方米的標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更加精準多元,長寧區制定了《長寧區公共文化資源配送征集實施細則》,建立并完善公共文化產品內容供給線上服務平臺,實現供需雙方更加便捷精準的“菜單式”“訂單式”服務。創建工作啟動至今,共征集社會主體137家,參與項目511個,由專家評審選出120家單位的345個項目進入供給菜單,供各級公共文化場館直接按需點單,100%覆蓋全區四級設施網絡;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也更加緊密,配送了30臺數字閱讀機進園區、商圈、樓宇和社區等,支持市民在線閱讀電子圖書,區圖書館引進包括24小時無人值守圖書館、微型智能圖書館和智能預約借書柜等多媒體智能服務系統,有效提升了服務效率;兩年來,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資金達到2200萬元。
此外,長寧區在公共文化的體制機制、服務方式、交流合作等方面積極創新,牽頭建立了長三角地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合作機制,開創長三角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合作的新平臺和新思路,并首次舉辦上海市及長三角地區公共文化和旅游產品采購大會,實現跨區域舉辦、市區聯手和長三角地區聯動,公共文化和旅游產品聯合參展以及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全產業鏈集中展示。(記者 袁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