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戚云雷
22日上午,在濟南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天橋區委常委、副區長韓利師介紹,“雙招雙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也是天橋區推動高質量發展、贏得新一輪競爭優勢的“一號工程”。近年來,天橋區緊緊把“雙招雙引”工作抓在手上,全力以赴、盡銳出戰,真心實意厚企優商,千方百計招優引強,想方設法招才引智,取得了顯著成效。以今年為例,目前天橋已簽約項目40個,總投資達到1500億,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在招才引智方面,天橋區建立了全市首家“諾獎工作站”,新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5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工作站3家,全區高層次人才達到5000余人。這些都為天橋的發展積蓄了強勁的發展后勁和人才智力支撐。
一是優機制、拿誠意,確保“引得來”。出臺總部企業及區級重點企業扶持政策,盡可能為企業提供最優惠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企業落戶天橋。設立區、街道兩級招商“服務大使”,所有招商項目實行“專人負責、專班跟進、專題研究”,重點項目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親自管,并安排一名副區級領導具體負責,一對一全程對接,為企業提供“金牌店小二”服務,努力讓每一條招商信息都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招商成果,在天橋簽約落地。
二是搭平臺、盯目標,確保“招得好”。聚焦全市十大千億級產業,立足大發展、盯緊大集團,積極引進符合濟南市發展的世界500強、全國500強、上市企業、獨角獸企業及地方巨頭企業。今年3月份,率先在北京成功舉辦總部經濟暨雙招雙引推介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16個。在濟南與駐京央企合作對接會、高質量“雙招雙引”推介會上,天橋與兩家世界500強、一家中國500強央企成功簽約。同時,中科科技園、中關村海創園、北郵等一批高端項目落戶天橋,荷美樂貴金屬、澳新源融資租賃等一批外資項目相繼落地。
三是深挖潛、促轉型,確保“做得強”。隨著天橋區入圍“2018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天橋轄區內的科創產業呈現強勁勢頭。天橋區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提出打造科技創新示范區的目標。在天橋區的努力下,依托山東交通學院、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637研究所、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分別成功簽約交通數據湖產業園、軍民融合創新中心、軍民融合產業園項目。由此趟出了校地合作、軍民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子。
四是優環境、廣納賢,確保“留得住”。創新實施“鳳棲天橋”高層次人才集聚工程,出臺人才支撐計劃“黃金12條”,在北京、德國等地設立人才工作站,成立山東省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天橋代表處,為高層次人才配備服務專員,打造100套人才公寓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強力推進“招才引智”工作。近兩年,天橋區已引進培養“泰山”“齊魯”系列高層次人才9人,“泉城”系列高層次人才106人,高層次人才新增數量實現歷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