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又一家智能化生產工廠即將啟用,天津信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二工廠新引入14條自動化生產線,增加30多臺設備,目前設備調試進入尾聲,年底全部投用。(記者 王濤 攝)
記者日前從濱海新區獲悉,近年來,新區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重大創新平臺、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科技企業為抓手,進一步集聚高端創新資源,不斷完善創新生態系統,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為新區加快建設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占全市四成以上
■ 截至目前,新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206家,占全市比例超過四成
■ 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853家、市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3萬家、新三板掛牌104家
■ 市級以上研發平臺478家,其中國家級64家
■ 建成各類眾創空間70家、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22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37家
■ 2018年,新區完成專利申請25718件,獲得專利授權15055件
■ 累計有效專利量達到51569件,其中發明專利9256件,萬人均發明專利31.02件
■ 技術合同登記交易額超過250億元,占全市48%
■ 新區企業參與項目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3項,其中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
■ 主持或者參與完成天津市科學技術獎79項,占全市39.6%,技術發明授獎4項,科技進步授獎75項
推進重點研發平臺建設
■ 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每天運行程序超過1400個,服務全國研發團隊超過1600個,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天河三號E級計算機研制
■ 新區依托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建設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成功獲批,成為合成生物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 清華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建院3年多來,引進高端科技人才174人,電子綜合檢測中心、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高端光電子芯片創新中心三大實驗中心投入運營,落地科技項目23個,設立了天津清研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目前已投資項目5個,累計投資額1470萬元
■ 中科智能識別研究院研制出我國第一臺遠距離虹膜人臉一體化識別系統,并在多個關鍵領域推廣應用。截至目前共孵化科技企業3家,引進企業8家,申請發明專利63項
■ 截至目前,新區擁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0家、企業技術中心235家、天津市制造業創新中心1家
設海綿城市
生態城向“示范區域”邁進
前不久,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水利部聯合組成的專家組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完成了海綿城市建設現場督導。專家組對生態城海綿城市試點片區建設成效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實現了海綿城市試點片區建設的申報目標。
自2016年獲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片區以來,生態城不斷實踐探索,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海綿城市建設道路。
據了解,生態城借助公用事業運營維護中心的大數據平臺,在現有監測設施基礎上,適當增設各類海綿城市項目監測設施,并通過對監測數據的整合分析,建立起了海綿城市監測管理平臺。目前,該平臺已投入運營,包括16處河湖水系監測點、25處排水分區監測點、14處典型海綿設施監測點。
此外,生態城還從河湖水系、排水分區、雨水管網等多方面健全排水防澇體系。其中,在河湖水系方面,生態城盡量保留河湖水系等天然調蓄空間,通過對故道河、靜湖進行全面治理并開挖惠風溪,使水系互相聯通,形成區內主要排澇水系和雨水調蓄空間。而在雨水管網方面,生態城確保一般地區雨水管道設計為3年一遇標準,重點地區系統下游主干管及排口設計標準達到3年至5年一遇標準,能較好地抵御暴雨,避免城市內澇。
值得一提的是,生態城通過合理規劃項目地勢起伏,分成了三大區域,實現南高北低,雨水可順勢排入河湖水系,有效防止“洼地化”現象。下一步,生態城將從“試點片區”向“示范區域”邁進,為全面貫徹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提供一整套可復制、能推廣的生態城經驗。(記者 王睿)
大數據 云計算
助力智港建設
近年來,新區重點圍繞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戰略新興產業,積極對接國家和天津市重大科技專項,與眾多知名科技企業共同布局核心技術研發和實踐。
去年,我市與紫光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紫光集團旗下紫光云公司全國總部落戶濱海高新區,依托“從芯到云”的創新技術成果,積極助力產業一體化布局,服務推動京津冀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去年底,由紫光云部署實施并提供服務的“智慧濱海”云平臺啟動上線,分三年推進智慧濱海建設,打造智慧政務、智慧經濟、智慧城管、智慧民生四大板塊13個應用試點。
此外,我市與浪潮集團也于去年初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建設天津云計算中心、政務云,實現政務信息集約化應用。近日,浪潮2019云數智中國行──京津冀技術與應用峰會在津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6月,浪潮完成政務云平臺整體調試和內部驗收,成為給我市各委辦局提供政務云測試資源的云服務商;7月,浪潮云順利通過等保三級測評,成為我市具備交付能力的云服務商,將全力助推智港建設。截至目前,由浪潮運營的天津健康醫療大數據超級平臺已匯聚包括新區醫療機構在內的全市40多家三級醫院的全量數據,正開展二級醫院全量數據的采集整理工作。由浪潮提供技術服務的“健康天津”APP也將于近日接入全市所有三級醫院,市民可通過該客戶端進行全市所有三級醫療機構預約掛號、健康檔案查詢、支付繳費等就診服務。(記者 孟興)
智慧醫療
一場立體醫療救援演習
某段高速公路上,一輛大貨車爆胎側翻溢油燃燒,緊跟其后的一輛大客車躲閃不及受損嚴重,造成多名乘客傷亡。其后多車受波及造成連環相撞,現場好不慘烈!還好,這不是真事,而是一場緊急醫療救援演習,地點是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捷克急救專家的指揮下,京津冀三地醫生通力協作,迅速調動了1架直升機、10輛救護車,不到1小時就成功完成了對燒傷、骨折、昏迷等各類不同患者的緊急救治。這場高水準的立體醫療救援演習,展現了現代智慧醫療救助體系的魅力。
捷克的緊急醫療救助體系全球領先。這樣的急救體系能不能嫁接到天津來呢?“我認為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因為這其實是一個全球共享的體系。”捷信集團副首席對外事務官楊·盧什卡博士說。去年,捷信曾贊助天津19名優秀醫生赴捷進行醫療急救培訓。“今后,這樣的培訓還會繼續。不僅如此,我們還將加強與天津衛生系統合作,向普通百姓普及急救知識。”日前,捷信還發布了“捷信公益急救知識庫”微信小程序,公眾可以從中獲取急救知識,從而提升社會整體的應急救助水平。捷信在中國的注冊地為天津濱海新區。(記者 岳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