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辦不包辦”,是我省派樂陵市鄉村振興服務隊隊長梁榮合的領悟。據9月3日人民日報報道,梁榮合在鄉村振興服務過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想當然”“理所當然”與實際情況的差異,幫扶不要想著“包辦一切”,而要“幫辦不包辦,服務不干預”。
“幫辦不包辦”,為這樣的幫扶理念點贊。現實中,有些同志卻不這么看,也不這么干。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一說要幫扶到戶,有的就發米發油,送錢送物,覺得這樣時間短、見效快;有的大包大攬,包辦代替,“干部干、群眾看”“干部著急、群眾不急”,幫扶干部忙得腳不沾地,群眾在那里“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等。
幫扶不是“包辦辦替”,脫貧不是“養懶人”。擺脫貧困,不僅要擺脫物質上的貧困,更要擺脫思想上的貧困。必須看到,外部干預,無法從根本上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如果幫扶變成了養懶人,再多的物質幫扶也會打折扣,甚至還會陷入越窮越要、越要越窮的惡性循環。要真正擺脫貧困,必須改變“包辦一切”的幫扶理念,避免急功近利的思維模式,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激發貧困群體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幫辦不包辦”,才能幫到關鍵處、辦到點子上。據報道,梁榮合所在服務隊,多次召集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民代表及鎮、管區負責人座談會,確定了5個村(社區)整體或專項發展規劃,讓當地干部和百姓唱主角。在基層,他們越來越深刻認識到,服務隊既要主動作為,也要實事求是;既要擔當奉獻,也要分清主次,關鍵要充分調動起被幫扶地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幸福不會從天降,幫扶靠合力而不是“代勞”。打贏脫貧攻堅戰,根本上取決于貧困群眾自身的意愿、能力和努力。“幫辦不包辦”,就是要正確處理外部扶持與內生動力的關系,高度重視發揮貧困群眾主體作用,不大包大攬、不包辦代替,從方式方法、制度機制等入手,支持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形成“內部自我脫貧”與“外部多元扶貧”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