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3日電(記者安路蒙)記者從3日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通遼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通遼市的貧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22.7萬人下降到2018年底的2.78萬人,6年間減貧19.9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1.2%下降到1.4%,6個貧困旗縣中有3個已實現摘帽。
通遼市市長郝茂榮表示,通遼市人民生活水平近年來得到明顯改善,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1978年的423元和151元,增加到2018年的31936元和13797元。
通遼市地處內蒙古東部、科爾沁草原腹地,蒙古族人口155.9萬人,是我國蒙古族人口第一大市,全市有4個國貧旗、2個區貧旗。郝茂榮表示,近年來通遼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和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舉全市之力推進。
郝茂榮介紹說,通遼市突出產業脫貧的治本作用,大力發展肉牛、肉羊、高效節水農業等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紅干椒、蒙中藥材等特色種養業,在有條件地區發展光伏產業、扶貧車間等,90%以上貧困人口進入產業鏈脫貧。
同時,通遼市還落實教育扶貧、社會兜底、易地扶貧搬遷、京蒙扶貧協作等政策舉措,針對性地解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其中,通遼市已實施京蒙扶貧協作項目97個,到位北京市幫扶資金3.05億元,實施中央單位定點扶貧項目184個。
下一步,通遼市將突出抓好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全面提高脫貧攻堅質量,確保年內實現2.78萬貧困人口脫貧和剩余3個國貧旗摘帽,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