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二批山東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評審結果揭曉,茌平縣袁樓黨史紀念館位列其中,成為聊城不斷加強社科普及工作的重要成效之一。截至目前,聊城市共有“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10處,其中3處為省級優秀基地。
袁樓黨史紀念館位于茌平縣博平鎮袁樓村,如今已成為聊城市的紅色教育基地,警示后人不忘先烈、銘記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土地革命戰爭初期的1927年8月,這里就成立了中共袁樓黨支部,距今已有92年的歷史,這是魯西第一個黨支部,之后有了全縣第一名共產黨員郭慶江、第一個農民協會、第一位農民黨員縣委書記林夢白。為弘揚革命傳統,鼓勵后輩繼續奮進,博平鎮從從2007年5月份開始紀念館的籌備選址工作,于2008年6月26日正式開始建設, 2009年7月1日落成開館,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蘇毅然題寫了館名。
紀念館主體展館坐南朝北,南北長50米、東西寬60米,共占地3000平方米。主體為5間平房的展室,墻體下部和基座為青磚襯砌、上部為乳白色,門、窗、立柱、牌匾均為紅色,頂部為飛檐齊脊青瓦,造型莊重肅穆,彰顯革命主題。西側是現村兩委辦公場所和原支部舊址。紀念館內共陳列圖片、文字資料1000余幅,珍貴的歷史文物80余件。
依托基地 抓黨性教育
“為進一步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我們結合當前工作,配合相關黨建精神,每年不定期來這里開展黨性教育,爭取讓每一位黨員干部,對紅色文化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從而引導黨員干部增強黨性觀念,激發工作熱情,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袁樓黨史紀念館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紀念館外的廣場上設有旗臺、旗桿,紀念館不定期進行升旗儀式,前來參觀的人員,特別是黨員較多的團體經常性舉辦的活動就是重溫入黨誓詞,大家面對黨旗莊嚴宣誓,進一步增強黨性修養。
近年來,博平鎮機關黨員干部成立義務宣講隊,到袁樓黨史紀念館開展宣講活動,宣講內容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鄉風文明、移風易俗,以及婚姻家庭、親子教育、醫療保健、防詐騙、反邪教等實用類課題。
依托基地,廣泛施教
“在這里,我真真切切到感受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為了國家的幸福,為了人民的安寧,革命烈士們拋頭顱、撒熱血,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要牢記歷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榮辱觀、價值觀,提高黨性修養,立足本職,積極工作,不計較個人得失,勇于承擔歷史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實現中國夢。”一位慕名前來的參觀者如是說。
袁樓黨史紀念館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袁樓黨支部的遺址、袁樓黨史紀念館的主體和紀念館外的廣場。參觀人員主要參觀內容為黨支部舊址、革命文物、史料和照片。十年來,累計接待參觀游客1000余批次,60000余人次,參觀人群涉及單位職工、學校學生、黨員代表、普通群眾等,成為當地有名的紅色革命歷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