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國內 > 正文

歌劇《沂蒙山》提到的煎餅,咋有那么多“傳奇”

來源:大眾日報編輯:胡浩亮發布時間:2019-09-26 10:54:40

  9月24日晚19點整,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震撼上演,這部紅色主題濃郁、山東特色突出、藝術水平高超的優秀文藝作品,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歌劇《沂蒙山》不但呈現了山東軍民的抗戰場景,還展現了山東百姓廣闊而豐富的生活場景,將碾谷子、攤煎餅等沂蒙百姓的日常生活描摹的生動細致。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人們特別懷念為新中國成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特別懷念為新中國成立作出不朽貢獻的老革命根據地人民群眾。在這其中,煎餅作為沂蒙根據地的一種特殊食品,也讓人們產生特殊的興趣。

  1,煎餅,革命年代的“軍糧”

  在今天的沂蒙山,仍然流唱著“最后一口飯,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的歌曲。相似的歌詞,我們在延安、西柏坡等老革命根據地,同樣能聽到,“最后的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的一尺布用來做軍裝。”

  作為戰爭年代的“軍糧”,煎餅讓人印象深刻。《沂蒙》《沂蒙六姐妹》《南下》《紅日》《英雄孟良崮》等影視劇中,于寶珍等“沂蒙紅嫂”為前線部隊戰士攤煎餅充軍糧的場景,讓全國各地的人們認識了沂蒙煎餅。

  可以說,沂蒙煎餅,正像延安等地的小米一樣,是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標志物,是為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作出過歷史貢獻的獨特食品。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煎餅讓人特別懷念。

  在今天的沂蒙山,仍然流傳著陳毅讓戰士學會吃煎餅的故事。當年進入沂蒙山的新四軍,很多是南方人,吃米飯長大的。米飯較軟,煎餅比較硬,所以新四軍到沂蒙山,首先要過“吃煎餅關”。于是陳毅下命令,全體官兵要盡快學會吃煎餅,要把吃煎餅當作一次攻堅戰。

  過了“吃煎餅關”的戰士,就如猛虎下山,打了一個又一個勝仗。可以說,在整個解放戰爭期間,煎餅是前方將士的主食,每逢大的戰役,攤煎餅都是重要的后勤工作。比如,孟良崮戰役期間出現的女性英模群體,她們組織村中婦女積極支前,為部隊運彈藥、做軍鞋,還要籌糧草、攤煎餅;在淮海戰役期間,支前隊伍向前方運送了大量物資,其中煎餅是重要的軍糧。

  淮海戰役勝利后,陳毅曾深情地說:“支前的民工達五百萬”“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小推車推的物資里邊,煎餅作為主食,是特別重要的,所以,煎餅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確實作出了獨特歷史貢獻。

  2,煎餅是怎樣一種食物

  作為沂蒙山人,對煎餅不陌生,小時候曾有10多年吃煎餅的經歷,而且幾乎是頓頓吃。

  煎餅的制作相當復雜。先是從玉米棒上脫粒,再將玉米粒放到石碾上碾碎。玉米粒不能碾得過細,過細就只能做玉米糊糊了。然后是將玉米碎粒放在桶里或缸里泡上幾日,等發酵得差不多的時候,上電磨加工成煎餅糊子。成了煎餅糊子,就可以放在鏊子上攤煎餅了。即時攤得煎餅帶一絲甜味,放一兩天再攤就有點酸味——酸煎餅,農家一般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把握時候。

  小時候加工煎餅大體是一個快樂的過程,但有時推碾推得太久,感覺也非常熬人;尤其是電磨加工糊糊的地方,噪聲很大,時常發出尖銳的機器聲,而且帶著尾音,我們小孩都不愿去。在一些偏僻的地方,加工煎餅糊子用的是石磨,形狀是兩片圓形巨石上下對合,中間留一“下糧食”的圓孔。我記事的時候,各家各戶的石磨大體完好,但基本都已經棄用。

  后來到縣城中學后,吃饅頭多了,但煎餅仍時不時地吃一些。許多同學都來自較遠的鄉鎮,每到周末,就會騎著自行車或步行,從家里帶回一包袱煎餅。一包袱煎餅可以吃上一周,一般到周末快吃完的時候,趕回家再拿回一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沂蒙山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縣是貧困縣,許多人吃煎餅加咸菜度過了中學時光。

  后來走出大山,才知道這個世界上,只有沂蒙山區把煎餅當作主食。在地理上,沂蒙山區范圍擴大一點,可以換一個泰沂山系的名稱,即山東中部以泰山、蒙山、魯山和沂山4座海拔超過1000米的大山為骨架,構成的隆起帶,大致說來,其范圍西至泰山,東到濰坊的臨朐、東南到日照的五蓮山、南到臨沂費縣、蘭陵,西南延伸至棗莊抱犢崮一帶。

  因為職業的關系,對上述區域的煎餅基本都吃過。回味起來,在沂蒙山的中部腹地一帶,味道最為純正,由中部向四周,煎餅的工藝水平逐步降低——但也不全部如此,比如,泰安處于泰沂山系西部邊緣,但煎餅做得很有名氣。

  3,煎餅“獨特”性主要表現在哪里

  煎餅是一種很獨特的食品,其獨特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諸多主食里邊,其做工工序可以說是最復雜的,比諸多面食的加工都要復雜。二是制作工序里邊,有一個明顯的脫水工序,或者說是先浸水,再脫水。正是這最后的脫水工序,使其成為一種可以長期儲存的食品。

  1998年初春,我和同事曾經到淄博市沂源縣燕涯鄉采訪,中午吃飯的時候,這個鄉的一位同志一邊吃煎餅,一邊對煎餅的制作產生思考,他說:“煎餅先泡水,后脫水,整個制作過程相當復雜,人們為什么花這么多功夫制作這樣一種食品?我認為,煎餅在古代應該屬于一種逃荒避難甚至戰備食品。煎餅脫水制作后,既輕盈又不容易變質。輕盈,是它便于攜帶;不容易變質,使它可以長期儲存——注意通風晾曬,最長可以保存兩個月沒有問題。煎餅的兩個特點,使它可以滿足逃荒避難和戰備的需要,戰爭年代就是士兵的干糧。”

  對于這位同志的觀察考證,我后來一吃煎餅就想起,聯系到文化地理上有關記載和解放戰爭中的有關煎餅的故事,更感覺其所言不虛。如《論語》所載“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就是孔子在泰山附近碰見一民夫為避苛政而隱居泰山,說明泰沂山系自古就是一個可以避難的所在。國際民俗學會最高資格會員、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烏丙安曾對沂蒙山區民俗進行過考察論證,他指出:自14世紀以來,經過多次移民沖擊,外來人口基本改變了當地的人文結構。烏丙安的考察論證,說明沂蒙山區在戰爭動蕩年代,可能是人們習慣涌入避難的地方。

  在沂蒙山區,常有“十里不同俗”的說法,一些稱呼和用語有時變個村,叫法就不一樣,甚至留有一些古語,這比較典型地反映出當地種姓較雜、外來遷入人口較多的情況。不排除,許多人是因為戰爭、饑荒等因素而進入泰沂山系區域并留居。從歷史和地理上看,沂蒙山區屬于東部戰略高地,常常是兵家儲備力量之所,戰爭情境下就需要一種便于攜帶和能夠長期儲存的食品,煎餅正好迎合了這種需要。

  如今,戰爭已經遠去,煎餅以其味美香醇依然深受人們喜愛,成了人們發家致富的商品。到蒙山旅游,人們會發現當地有多姿多彩的煎餅種類,比如小米煎餅、玉米煎餅、面煎餅、柿子煎餅、高粱煎餅、地瓜煎餅等等,而且煎餅已經品牌化,有十里香煎餅、紅嫂煎餅,煎餅成了當地人發家致富的途徑之一,受到游客的歡迎。

  煎餅的吃法如今也多種多樣。“煎餅卷大蔥”更多地成了一種調侃,即使卷大蔥,也得蘸一點甜醬,而煎餅卷蔥花豆腐、煎餅卷碎蝦等吃法較為常見。煎餅的優點還被其他名吃甚至洋餐館吸納,比如,中華著名老字號“全聚德,用薄面皮卷吃烤鴨,其實是吸收了煎餅的卷吃特點;像肯德基的老北京雞肉卷,則明顯是入鄉隨俗,吸收了中國人吃煎餅的方法。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婷婷久久高清国外AV免费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免费不卡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精品 |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在线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