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國內 > 正文

烙在湖南人歲月深處的70個歷史瞬間

來源:湖南日報編輯:馬永欣發布時間:2019-09-30 17:13:18

  1949年8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的先頭部隊渡過瀏陽河,從小吳門開進長沙城。圖片來自湖南檔案信息網

  1975年12月22日,袁隆平在觀察新品種水稻的長勢。新華社 發

  1966年6月2日,韶山灌區進水閘兩旁人聲鼎沸,許多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歡慶渠道通水。通訊員 攝

  各校學生支援馬王堆漢墓發掘工作。(資料圖片)通訊員 攝

  編者按

  70年風雨兼程,70年滄桑巨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是湖南實現歷史性跨越的70年。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新起點,我們回顧往昔歲月,擷取70年里的70個歷史瞬間,重溫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聆聽一路走來的足音。

  追昔撫今,我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1949年 湖南和平解放

  8月4日,《湖南和平起義通電》發表,程潛、陳明仁率部投入人民懷抱。5日,解放軍進入長沙城。那天,紅旗漫天招展,古城重歸人民的懷抱,湖南70年和平發展的奮進史就此開啟。

  1950年 湘西剿匪

  解放前夕,湘西匪患尤烈。解放后,國民黨反動派據山區天險建反共根據地,人數達10余萬,百姓深受其害。1949年-1952年,解放軍進湘西剿匪。山高林密,但軍民一心,號角聲聲,武陵深處,數百年匪患宣告終結。

  1951年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1951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軍離開湘西入朝,即有萬余名湘西青年隨軍。三湘兒女爭當“最可愛的人”,懷揣保家衛國雄心,雄赳赳氣昂昂,跨過湘江,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戰爭中,湖湘兒女付出巨大犧牲,湖南人民的好兒子毛岸英、羅盛教長眠異國他鄉。

  1952年 八千湘女上天山

  新疆戰事初歇,為守住萬里邊防,1950年-1952年,10余批、約8000名湘女志愿參軍,奔赴天山南北。她們在巍巍雪山之下、黃沙曠莽中拓荒創業,屯墾戍邊、孕育后輩,似紅柳般牢牢扎根。湖湘弟子滿天山,引得春風度玉關。

  1953年 婦女解放

  1953年3月,全中國掀起了一場浩浩蕩蕩的宣傳貫徹婚姻法運動。《婚姻法》讓婦女有了新的依靠,掃盲運動給了婦女文化知識,婦女干部、職業婦女如潮水涌現。女性終于能昂首挺胸,頂住“半邊天”。

  1954年 省第一屆人代會召開

  這是屬于人民的時代。4月,我省城鄉基層政權單位完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次普選。8月,湖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長沙勝利召開。與會人員聽取施政工作報告,討論憲法草案,選舉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湖南民主法制建設全新啟航!

  1955年 防治血吸蟲病

  血吸小蟲肆虐湖湘,血防工作人員無懼疫情直入洞庭。搞測繪、查螺情、住蘆棚、訪百姓、查病情。洞庭水鄉送瘟神,誓還三湘魚米景。12月7日,湖南省人民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通過成立了“湖南省血吸蟲病防治委員會”的決議。血吸蟲病的防治之戰,拉開序幕。

  1956年 省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5月1日,湖南省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向大眾展示湖南的自然、歷史、經濟建設等標志性綜合內容。省博印證著湖南人類文明進步的步伐,以過去照亮未來,以銘記抵抗遺忘,成為一座湖南人的精神文化家園。

  1957年 “一五”計劃

  1957年,“一五”計劃的最后一年。這一年,火車的哐當、機械的叮咚與人們的歡呼合奏出一曲“一五”計劃交響樂。株洲拔節生長,成為新的工業小鎮。人們篳路藍縷建設的鐵路、橋梁、車站、工廠,讓湖南現代化步伐向前邁進。

  1958年 湖南首個人民公社試點

  “大躍進”的序幕拉開,聲勢浩大的人民公社化運動席卷全國。8月26日,湖南省第一個人民公社——長沙縣高塘人民公社應運而生。“包吃飯、包穿衣、包醫療、包上學”“出工一窩蜂,吃飯一陣風”,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出現失誤。

  1959年 首屆省運會

  彩旗揮舞,軍號嘹亮。5月3日,暮春暖風中,第一屆省運會開幕。舉重、足球、棒球、圍棋、象棋、無線電發報……場上,運動員們凝神聚氣、奮勇爭先。在經濟發展困難時期的年代,省運會傳遞了拼搏向上的體育精神。

  1960年 湖南電視臺開播

  按圖索驥大半年,制造出除攝像機之外的所有設備。1960年國慶的長沙街頭,14寸黑白電視里,湖南電視臺首次亮相。從最初30人的艱苦創業,到今天的電視新高地、中國“夢工廠”,電視人的熱情與夢想從未改變。

  1961年 劉少奇回鄉蹲點調查

  4月1日,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回到闊別40年的家鄉,先后在長沙、寧鄉蹲點調査44天。他訪食堂、探醫院,與鄉親們“掏心窩”,了解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種種弊端,觸摸浮夸瞞報糧食產量的真相。家鄉的狀況,讓他深層次地思考農村經濟困境的原因及恢復、發展農村經濟的根本對策,為黨和國家制定重大決策提供了依據。

  1962年 柘溪水電站建成

  一壩斬資江,高峽出平湖。1月28日,柘溪水電站第一臺機組運轉起來。湖南省終于擁有第一座現代化水電站了!這是在3年間,在缺乏大型機械設備的情形下,以2萬余人不計辛勞的付出創造的巨大工程奇跡。它不僅為我省電力“解渴”,也擋下了無數次洪水,潤澤了一方厚土。

  1963年 向雷鋒同志學習

  雷鋒,一個響亮的名字。2月22日,毛澤東寫下了“向雷鋒同志學習”,全國掀起了學習雷鋒的高潮。這個長沙望城的農家少年善良、淳樸、堅定,他的“螺絲釘”精神和無私助人品德,如星光閃耀,指引著一代代青年前行。

  1964年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羅布泊騰空而起,向世界宣告:中國人靠自己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掌握了原子彈技術!湖南作為擁有“兩礦一廠”的核工業功勛之地,在一無圖紙二無資料的情況下,用計算尺、算盤,進行理論計算,生產出鈾產品,為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提供了原料保障。

  1965年 赤腳醫生下鄉

  千家萬戶留腳印,藥箱伴著泥土香。這一年,在毛澤東“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指示下,湖南陸續從各級醫療機構抽調了5000多人下鄉行醫。他們亦醫亦農,盡己所能克服廣大農村地區缺醫少藥的問題,講解衛生預防知識,守護人們健康。

  1966年 韶山灌區建成

  為了發展農業生產,1965年-1966年,十萬勞動大軍以“穿山之志”,僅用10個月的時間,就勝利建成了韶山灌區系統,滋養了約250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萬畝良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1967年 “紅旗”導彈研制背后的湖南功臣

  冷戰時期,美國高空偵察機頻頻侵入我國領空。1967年7月以后,我軍裝備自主研發的導彈系統發射“紅旗二號”導彈擊落多架U2偵察機,從此U2不敢踏足大陸。包括彭海蛟在內的一批湖南籍研究人員,一路見證了“紅旗二號”的成功。

  1968年 小英雄戴碧蓉舍己救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 9月14日,11歲的株洲女孩戴碧蓉奮不顧身,在千鈞一發之際,將三名小孩從火車的鐵輪下解救出來,而自己永遠地失去了左臂和左腿。后來,她在公益道路上一路前行。她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楷模。

  1969年 湖南三線建設進入高潮

  “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1969年,滯緩的三線建設再次掀起高潮。成千上萬湖湘兒女背上行囊,走進湘西、湘中的山區,建設起一大批軍工企業和民用工業企業。作為特定時代的特殊產物,三線建設為湖南積累了豐厚的工業遺產和精神財富。

  1970年 湖南省汽車制造廠成立

  三線建設如火如荼,但湖南省機動車輛奇缺,交通運輸緊張。 7月16日,湖南省汽車制造廠正式成立,三湘四水的創業者匯聚邵陽。他們潛心研究,反復摸索,試制出“湘江牌”載重貨車,鋪開了湖南汽車工業的藍圖。

  1971年 長沙市韶山路百貨商店開業

  要過“購物癮”,就必須去趟長沙市韶山路。5月1日,長沙市韶山路百貨商店開業,成為當時全省最大的百貨零售商店。品種繁多的商品,干凈整潔的柜臺,熙熙攘攘的人群……韶山路商圈開始成長,并帶動東塘、雨花亭、井灣子等商圈逐漸發展成熟。

  1972年 長沙湘江一橋建成通車

  一年時光,80萬人次肩挑手扛,建成了長沙湘江一橋。它東連五一路,飛跨橘子洲,西接岳麓山,長沙市河東、河西從此聯成一體,同頻共振謀發展。9月30日之后,過去五一路上兩三公里長的等待過河的隊伍再不見蹤影。城市變化萬千,“一橋”仍是長沙人心中不變的最美地標。

  1973年 馬王堆漢墓發掘

  這是20世紀中國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1972年-1974年間,考古工作者在長沙東郊的“馬王堆”發掘了3座西漢古墓,封存了2000年的幽冥世界重現人間。稀世珍寶,璀璨文明,證明古代湖湘并非“蠻荒之地”。

  1974年 我國首批援藏教師進藏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7月2日,湖南首批42名優秀教師從芙蓉之國前往雪域高原,增強西藏的師資力量,在藏區孩子的心中播下崇尚知識的種子。之后,一批批湖湘有志青年接續走上援藏之路,密切西藏與內地的全方位聯系,促進西藏發展。

  1975年 湘潭大學復校

  全國各地高校620多名教師匯聚蓮城,湘潭大學宣布復校了。懷抱著對知識的尊重與渴望,湘潭西郊的荒坡禿嶺上,師生們秉承著“荒山起家,勞動建校,實干興邦”的口號,造就了“湘大精神”。9月10日,開學典禮舉辦。象牙塔的燈光,復燃了。

  1976年 雜交水稻培育成功

  備好20萬公斤種子,調動千軍萬馬,“南繁第一戰”從湖南打響。全國試種雜交水稻13.87萬公頃,普遍增產20%。為了讓人們吃飽飯,袁隆平領銜,“禾下乘涼”“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湖南探索從未停止。

  1977年 恢復高考

  9月,消息傳來: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制度恢復了!無數湖南青年徹夜未眠,大地上涌動著抑制不住的狂喜。這是許多人命運的轉折點,更成為一個時代的拐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到來了。

  1978年 吹響全國農村減負號角

  60萬畝耕地養不活70萬農民,糧食畝產不到400公斤,沒有糧食,沒有飯吃,沒有錢用,沒有積極性,湘鄉農民到了最貧困的時候。一封文書,一萬余字,一晚出爐。6月23日,中共中央快速批轉,明確“為農減負”。明包到組,暗包到戶,村民積極性瞬間高漲。

  1979年 真理標準大討論

  以省委原第一書記周小舟獲得平反為標志,這一年,湖南開始平反冤假錯案,把黨的注意力放到經濟工作方面來。思想走在行動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前。真理標準的討論似一道劃破迷霧的閃電,為湖南解放思想注入強大動力。

  1980年 郴州建成國家體育基地

  3月,郴州基地成為全國十大體育訓練基地之一,郴州人民成為了中國女排的“娘家人”,助力女排攀登世界之巔。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從這里起飛,“女排精神”成為了影響幾代國人的時代精神。

  1981年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鋪開

  磨起鐮刀,明光锃亮。11月,華容“包產到戶”向全省鋪開,農村改革漸入高潮。在田野忙碌,在金秋收獲,生產力大解放使農民富足,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幅提高。

  1982年 湖南首個萬元戶誕生

  11月,已生產一萬斤糧,售出一萬斤豬,收入達到一萬元。“萬元戶”,是對望城黃金公社農戶張明堯的稱贊,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湖南印記。對致富的渴望,致富后的喜悅,折射出經濟體制轉型時期財富觀念的深刻變革。

  1983年 中國首例人工授精嬰兒出生

  1月16日,一個女嬰呱呱落地。她的第一聲啼哭,宣布了中國首例人工授精嬰兒在湖南誕生。盧光琇及團隊開啟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在中國應用的新篇章,也讓不孕不育的人們看見了希望。自此之后,中國人優生優育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8年6月27日,武警官兵在瀏陽河大堤三角塘堤段搶險。湖南日報記者 劉建光 攝

  2009年12月26日,武廣高鐵通車。彭斌 攝

  2016年12月5日,十八洞村老支書石順蓮家院子里,苗家婦女在繡制苗繡。湖南日報記者 郭立亮 攝 

  1984年 長沙最早的夜市街開街

  7月10日晚,五一廣場到南門口,兩三里長的黃興夜市街開街。百余家國營、集體商店,近三百個體經營戶攤點組成的夜市街人聲鼎沸。年輕人三五成群,翩翩而來。長沙“夜經濟”的序幕在彼時開啟,熱鬧的“不夜城”從此閃亮。

  1985年 湖南首屆國際時裝博覽開展

  10月5日,在滿世界的“黑白灰藍”里,身著鮮艷新潮服飾的模特從湖南首屆國際時裝博覽上款款走來。繽紛多彩的時尚世界開了一扇窗,人們爭先恐后地朝窗里看,有人幾乎驚掉了下巴,有人聲聲贊嘆“好韻味”,有人翻過窗成為“潮人”。那時起,三湘兒女愈發“多嬌”。

  1986年 全國首例“民告官”開庭審理

  8月,汨羅江畔,縣藥材公司不服當地衛生局處罰提起訴訟,這是中國內地首起“民告官”案件,并建立了內地首個行政審判庭。從無到有,從萌芽到壯大,從“民告官不見官”到“官民平等對簿公堂”,這一重要的法治轉折,始于33年前的那場庭審。

  1987年 長沙賀龍體育場落成

  10月10日,長沙矗立起一座可容納5.5萬觀眾的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體育場。從此,湖湘健兒走進屬于湖南體育史上的新時代。春風吹,戰鼓擂,場內踏響湖南體育事業的鏗鏘足音。

  1988年 張家界建市

  5月18日,大庸升格為地級市,設立永定區、武陵源區。張家界、索溪峪、天子山合為一體,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以“武陵源風景區”的呼號迎賓。山外潮聲激蕩,中國大陸重要的旅游城市開始走向世界。

  1989年 黃花機場首航

  8月29日,黃花機場紅旗招展、鼓樂齊鳴,1500人等待波音757客機降落。讓湖南飛向世界,請世界飛到湖南。告別不能起降大中型客機的歷史,湘人“藍天夢”從此起航翱翔。

  1990年 湖南掀起亞運熱

  《亞洲雄風》歌聲昂揚,9月7日,北京亞運會火炬在長沙停留四個多小時,數十萬市民夾道歡迎。湖南22名運動員赴北京參賽,獲金牌23枚,居全國第7。這是湖南體育的高光時刻,體育精神振奮了每個人。

  1991年 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臺彩電面世

  1月18日,機電部“七五”科研試制計劃項目取得成果,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代彩電打上了偉人故里韶山的印記。“韶峰”彩電也成為了見證湖南工業發展、科技進步的珍貴物件。

  1992年 糧票退出歷史舞臺

  糧食統購統銷40年,一朝封入歷史。11月1日,全省城鄉放開糧油銷價,把農產品全面推向市場。從貧弱匱乏走向富足繁榮,從“吃飽”到“吃好”,一個物質豐裕的年代將到來。

  1993年 首批湘股上市

  緊盯電子屏,交易廳內歡呼掌聲四起。12月20日,湘中意、湘火炬同時登陸深交所,湖南企業開啟上市破冰之旅。從第一批股民不足4000人,到職業股民躍升到20萬人;從新股破冰,經歷股災,到市場轉型重振,湘股湘人攜手并進。

  1994年 長沙至黃花國際機場高速公路通車

  論年紀,長永高速是湖南高速公路里的“大哥”。27公里的長度,不到半個小時的車程,它連接起黃花機場和長沙市區,結束了湖南無高速公路的歷史。

  1995年 湖南全省本地電話網全面建

  10月15日零時,湖南全省本地電話網全面建成。打通一個長途電話要等上一兩天終于成為“過去式”了。通信的連通,讓“從前慢”變成了“現在快”。

  1996年 城頭山遺址發現古稻田

  飯稻羹魚,源遠流長。12月,城頭山古城墻下,一片古稻田跨越了6500余年的歲月,重新沐浴在陽光雨露之下,成為當時我國發現的最早水稻田。古稻田向我們揭示了中華大地上第一縷文明曙光的“物質基礎”,確證了中華民族馴化和栽培水稻的偉大功勛。

  1997年 “長株潭經濟一體化”戰略決策提出

  “天然絕配”的長株潭三市,彼此相距不到50公里。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戰略決策,讓三城震動。自此,長沙、株洲、湘潭,從“各搞各的”到“抱團發展”。一個新的經濟“引擎”,帶動湖南起跑。

  1998年 抗洪:“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那個夏天是黃色的,大江奔涌,濁浪滔天。那個夏天也是綠色的,軍營扎到大堤上,化身綠色長城。長沙保衛戰、松澧大圈保衛戰、安鄉縣城保衛戰、36小時激戰、72小時決戰、高危水位下的持久戰里,湖南軍民頑強拼搏,抗洪精神永不忘。

  1999年 停止住房實物分配

  這是湖南房地產市場起步的原點,延續40多年的住房分配辦法停止實行。住在筒子樓里的普通人們,那時還想不到品質居住時代即將到來。湖南房地產市場日益繁榮,“居者有其屋”逐步成為現實。

  2000年 長沙五一路擴建

  拆遷近百家單位,搬遷五百余戶居民,背負“冒進之舉”與“超前謀劃”之爭議,9月20日,三湘第一路五一路全線拓寬至60米,雙向8車道。拓寬城市主干道,更拓寬城市建設新思路,城市面貌大變樣,城市管理更精細。

  2001年 WTO下的湖南

  這一年,“WTO”是最流行的英文,12月11日是中國人最期待的日子。一場15年的談判落幕,中國人的入世夢圓了,湖南也自此變得更“洋氣”了。外資商企紛紛搶灘湖南,湘商也走上了一段新的對外征途。

  2002年 戶籍制度改革

  打破城鄉障礙,融化戶籍堅冰,元旦,湖南省開始戶籍制度改革。大批人才流進湖南,無數農民涌入城市。從今以后,此片土地,外人,成了“湘人”,戀鄉,便是“戀湘”。

  2003年 湖南抗擊非典

  2月,非典入湘。全省迅速行動,重點場所全面布控,流動人口監管升級,農民和貧困患者免費治療。打大戰、打惡戰、打持久戰,湖南依靠科學與意志打贏了這場防疫攻堅戰。

  2004年 《超級女聲》首播

  這一年的夏天,一群熱愛音樂的女孩出現在熒屏上。她們像一陣旋風,把青春活力帶到全國。一場電視娛樂新風暴就此展開,“電視湘軍”的光芒傳到大洋彼岸。

  2005年 全省實行農業稅全額免征

  1月,全省實行農業稅全額免征。這是一場值得銘記的告別,這是一場“破天荒”的變革。湖南農民身上的“擔子”放下了。延續了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走進了歷史書。

  2006年 首屆中部貿易投資博覽會在湖南舉行

  中部崛起藍圖下,9月26日-28日,首屆中國中部貿易投資博覽會在中部腹地長沙舉行。舉全省之力,保服務,引企業,推項目,終成規模空前的綜合性經貿盛會。同時,以湖南為圓心向全國輻射,給湖南一個全新的概念,打開人們的眼界與思路。

  2007年 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

  別了,學雜費!這一年,600萬湖南農村學生,徹底告別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學生多起來了,失學孩子少了,“讀書改變命運”的通道更暢通了。從此,不怕“讀不起書”,只怕“不想讀書”。

  2008年 湖南抗冰

  年初,五十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災害來襲,湘南地區的城鄉交通、電力、通信遭受重創。嚴冰酷雪,北風呼嘯,黨和政府靠前指揮,三湘兒女守望相助,保電通路,出力捐物。天冷,但人暖。

  2009年 武廣高鐵貫通全省

  從岳陽到郴州有多遠?湖南地圖告訴你是989公里,京港澳高速告訴你是5小時車程,武廣高鐵告訴你是2小時車程! 12月26日,武廣高鐵全線運營,貫通全省。湖南步入高鐵時代。

  2010年 “天河一號”榮登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第一名

  一秒鐘,“天河一號”計算2570萬億次。從珠算到超算,中國計算分秒必爭。11月17日,“天河一號”問鼎全球,榮登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第一名。中國人首次站上了超級計算機的全球最高領獎臺,“中國速度”成為“世界速度”。

  2011年 湖南縣域經濟加速發展

  8月21日,第十一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排名公布。這場賽跑中,長沙縣風馳電掣,跑進全國前20名,連續4年奪得“中部第一縣”。瀏陽市、寧鄉縣、醴陵市挺進全國百強。縣域經濟“湘軍”的步伐,不斷加快。

  2012年 湖南矮寨特大懸索橋通車

  3月31日,矮寨大橋正式通車。曾經的山路彎彎,如今變通途。355米的上空,橋梁凌空飛越峽谷;1176米的跨度,當時創跨峽谷懸索橋世界第一。這座橋上,跑過的不只是源源不斷的湘西農產品,還有湘西兒女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2013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首提精準扶貧

  11月3日,湘西十八洞村的農家小院里,“精準扶貧”首次被提出。精準扶貧的強勁號角響徹大江南北,精準脫貧的陽光雨露惠澤貧困地區,一批又一批的貧困群眾擺脫世代貧困,走向小康之路。

  2014年 長沙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開通運營

  下一站,五一廣場!4月29日,在人們的殷殷期盼中,長沙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開通運營,長沙進入地鐵時代!城市的“經絡血脈”更暢通了,“山水洲城”離人們更“近”了。

  2015年 裝備制造業成全省首個萬億產業

  高端產品覆蓋海、陸、空,湖南裝備制造業企業,創新發展,喜新不厭舊,雙引擎齊發力。湖南“智造”,以變應變,掌握國際話語權,加速邁向價值鏈高端,挺起工業發展脊梁,成就制造強省最好“注腳”。

  2016年 長沙磁浮快線開通運營

  100千米/時是它的速度,18.55千米是它的賽道,5月6日是它的生日,中國智造是它的靈魂,它是長沙磁浮快線。它的開通運營,讓長沙成為中國第二個開通磁懸浮的城市。

  2017年 老撾駐長沙總領事館正式對外開放簽證業務

  30多年前,湖南商人抵達中老邊境販賣商品;30多年后,10萬湘商正在老撾演繹“湖南傳說”。12月23日,老撾駐長沙總領事館正式開館。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外國政府在湖南設立領事機構。老撾,與湖南親密相擁。

  2018年 長沙房地產調控政策全面升級

  6月25日,全城沸騰,全省關注,全國矚目。長沙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是長沙給人們的一個承諾,也是長沙給人們的一份信心。努把力,年輕人也不必“望樓興嘆”。留下來,安居樂業,成為新長沙人!

  (整理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廖慧文 劉瀚潞 王銘俊 實習生 姜勇)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另类小说 | 日本老熟女久久久久久久久 | 天天综合网久久综合免费成人 | 伊人亚洲免费看国产精品 | 久久精品男人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