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8時55分,正在手機上查看購物車是否還要裝點啥的杭州徐女士收到了一條物流信息,顯示她在11日零點下單的運動鞋已經簽收,此時離2019年“雙11”正式啟動過去不到9小時。“血拼”還沒結束,包裹已經抵達。“雙11”的第11個年頭,快遞物流行業不斷發展壯大,配送效率提升為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運輸更快捷
有底氣作出承諾
11月11日8點01分,天貓“雙11”第一億個包裹發出。8小時,刷新紀錄。從2013年以來,同樣數量的訂單發貨時長已經縮短40個小時。
“四通一達”等中國主要快遞公司還在“雙11”前夕宣布,從11月11日0點起,“長三角26個城市”互發的“雙11”旺季快件,一經攬收,72小時內必須送達,否則將按規則給消費者賠付。這是中國快遞公司首次對“雙11”旺季的配送效率作出公開承諾。
菜鳥方面表示,中國快遞業經過10年峰值歷練,具備了更穩定、高效的服務能力,所以才敢于在“雙11”這種全球獨一無二的快遞“洪峰”中率先承諾時效。
航空運輸則是為包裹插上了翅膀,即使要跨越千余公里,包裹隔日達甚至當日達也能夠實現。作為國內第二家擁有自有全貨機的民營快遞企業,圓通航空投入運營的自有全貨機數量已達12架,基本搭建起覆蓋各大區域的航線網絡,覆蓋國內城市120多個。
AI+機器人
物流越來越智能化
“雙11”“買得多、送得快”背后,是快遞行業推動物流和供應鏈數智化升級,大量預售商品已經提前下沉,這些訂單近九成都可以當日或次日送達:在倉內,菜鳥在無錫上線中國新一代智能倉,超千臺機器人聯手發貨能力提升60%;客服方面,申通啟用全新數字化管理系統,AI智能客服電話機器人實現24小時服務機制,持續提升用戶體驗;在最后100米,菜鳥驛站“秒取快遞”百城上線,帶來包裹收取進一步提效;在家電等大件物流方面,日日順物流上線大件物流無人車,實現從“倉”到“廠”的無人化高效對接,在提高轉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時,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快遞行業,以往依靠眼力、體力的工作,如今正交由機器人操作。”圓通速遞副總裁相峰表示,過去幾十年,中國快遞業依靠商業模式的創新,做到了規模全球第一。如今,在向“智能+”時代邁進的過程中,誰的科技創新越多,誰就占據了快遞業競爭的制高點。
可循環帆布袋
替代傳統的編織袋
每年“雙11”快遞業務量的暴增,帶來了紙盒、塑料袋、膠帶、白泡沫等包裝物的極大消耗。全力破解快遞包裹的環保問題,成為電商、快遞的共識。隨著電子面單使用率超過99%、快遞一聯單的普及,加上可循環帆布袋加大循環應用,“回箱計劃”大面積落地、箱型算法推薦、原箱發貨等,正在帶來一次更加綠色環保的“雙11”。
申通快遞副總裁熊大海表示,申通“成功瘦身”,迎來一聯電子面單后的首個“雙11”,一聯單相比之前的兩聯單,紙張使用減少一半,末端操作效率提升至少1小時。預計今年“雙11”期間,節約紙張面積127.4萬平方米,可以鋪滿3000個標準籃球場。
中通快遞持續推廣綠色可循環帆布袋的使用,替代傳統的編織袋,每條帆布袋的使用率是以往編織袋的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