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0月28日電(記者林碧鋒)我國著力加強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2019年赤水河流域地表水環境水質達標率為100%,赤水河干流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水質,確保一江清水流入長江。
這是記者從28日在云南省昭通市舉行的2020年中國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協作推進會上了解到的。赤水河系長江支流,流經云貴川三省交界處的昭通、畢節、遵義、瀘州四市,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珍稀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同時也是知名的醬香型白酒產地。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楊松在會上說,云貴川三省已共同建立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按照1:5:4的比例建立規模為2億元的赤水河流域生態補償基金,并按照3:4:3的比例進行分配,分段設立補償權重,為流域基礎設施建設等提供重要資金保障。
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昭通市流域內17座水電站及攔河壩全部拆除完畢,搬遷安置沿岸群眾2.73萬人,退耕還林30.6萬畝,調整產業結構建成竹基地39.7萬畝;畢節市完成42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的環境綜合治理,在赤水河流域退回或暫緩審批、否決選址不合理的紙廠、酒廠等項目30多個;遵義市在赤水河流域建設運行9個水質自動監測站,設置8個監測斷面,實施“治污治水·潔凈家園”五年攻堅行動計劃,建成污水處理廠73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8座,實現流域內鄉鎮污水治理、垃圾處理全覆蓋;瀘州市關停小造紙廠及釀酒作坊150余家、煤礦18家、非煤礦山7家,關閉小水電站11個,拆除取締非法碼頭28座,治理恢復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面積27.6平方公里,治理巖溶區面積619.6平方公里。
楊松說,要堅決打好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流域各省市要組織對赤水河開展全面排查和評估,聯合制定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列出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項目清單、政策清單、責任清單,強化空間“一張圖”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