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已然成為全球制造業不可阻擋的趨勢。11月2日,場景匯·“數字賦能智造未來”——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智能制造專場在成都舉行。此次“雙千”發布會聚焦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5G、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發布了有關于“智能制造”的100個新場景和100個新產品,展現全球智能制造產業升級發展背景下的成都機遇。
當前,成都智能制造全產業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并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有17個項目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和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作為成都重點建設的14個產業生態圈之一,智能制造產業生態圈也已初步成形。
此次發布會上,成都發布了哪些“新場景”和“新產品”?它們有多智能?
【新場景】
5G、衛星數據……
這些新技術營造出怎樣的制造業場景?
位于成都市金堂縣的“通威太陽能電池智能互聯工廠”是此次“雙百”清單中發布的新場景之一。
通威太陽能有限公司CFO周丹通過會上所搭建的虛擬現實相結合的線上路演場景,對其進行了遠程的路演發布。
他先展示了通威在雙流區的太陽能智能制造示范車間。據他介紹,為了適應高度柔性化制造要求,降低工序間的人工成本,提高工序間的智能化水平,車間創行業先河引入了大量的AGV智能小車,并不斷在AGV使用上進行創新。此外,每個工序環節還引入大量先進的智能機器人,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工序間的工作效率以及產品品質。
如今,通威在成都金堂計劃打造一個新的基地,投資200億元,打造成智能制造的示范工廠。也就是“通威太陽能電池智能互聯工廠”項目。該項目利用物聯網、5G等核心技術全面采集工廠各種數據,建立各種數據分析模型,形成大數據分析平臺,“力爭將成都金堂基地打造成為光伏行業首個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的典范”。
來自成都星時代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的“園區之眼”衛星數據應用綜合管理平臺,也是此次發布的新場景之一。
據該公司助理總裁陳浩介紹,這一平臺主要以高頻次周期性的AI衛星遙感數據為基礎,融合多源信息數據,將構建一個服務于產業園區管理的空天地一體的智能云服務平臺,對園區內土地規劃詳情、地理邊界、配套設施、重點區域變化情況進行梳理、匯聚和分析,融合實現產業布局、企業信息、重大項目等數據的量化和感知,以促進園區管理向精細化、現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高度集成發展。
【新產品】
人工智能、無人駕駛……
這些新技術打造的新產品將融入生活
此次發布的智能制造新產品,涉及5G、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多種新技術。
例如新產品“銀隆L4級自動駕駛全套系統解決方案”,可提供無人駕駛觀光車、智能駕駛巴士、無人物流車等,可在景區、社區、規劃的公開道路場景下提供無人駕駛觀光、接駁、常規化運營等出行服務。
再如“訊飛智能客服機器人”,這一產品是通過精準、便捷的智能對話式應答服務,進行業務辦理或轉人工,可縮短用戶按鍵時長50%以上,降低熱線成本40%以上,大大減少排隊等候時間,提升業務辦理效率和服務滿意度。
“商湯科技AI數字人”這一產品,具備了“識人接待、語音互動、信息講解、游戲抽獎”等一系列擬人化智能服務,通過收集并分析來者的動作、表情、身份、偏好等信息,結合具體業務場景,為運營者積累展館數據,為體驗者帶來參觀體驗,可實現主動招攬交互、雜音過濾,減輕真人接待壓力。(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