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按照中央、省、市關于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部署,堅持底線思維,聚焦平安穩(wěn)定,扎實推進“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工作機制的落實,有效化解各類風險隱患,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在全省群眾安全感調查中,2019年豐縣群眾對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的滿意率為88.8%,2020年上半年為92.69%,均位居全市第一位。
成效篇
有效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
豐縣緊扣“一張網”治理、“一個平臺”指揮、“一套體系”運行的“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以“四化”工作為抓手,全面整合各類社會治理資源,有效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全力打造社會善治的“豐縣模式”。
——建立了“規(guī)范化”的運行機制。
一是建立縣、鎮(zhèn)、村、網格四級管理體系。全縣15個鎮(zhèn)(街道)372個村(社區(qū))共劃分1031個網格,其中綜合網格909個,專屬網格122個。縣委政法委牽頭做好全縣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的統(tǒng)籌協(xié)調;各鎮(zhèn)黨委、各街道黨工委全面加強各村(社區(qū))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的組織推進、聯(lián)動指揮、督導檢查、考核評價;村(社區(qū))支部書記任總網格長,對本村(社區(qū))的網格化工作負總責,牽頭組織協(xié)調開展網格化工作,指導落實好各項網格任務。
二是制定任務清單,積極打造“全要素網格”。針對網格承擔的信息采報、便民服務、隱患排查、矛盾化解、治安防范、人口管理等職能,制定了《網格任務清單》,清單涵蓋“人、地、事、物”四大類73小項。同時根據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的持續(xù)深化,不斷豐富優(yōu)化網格任務。
三是充分發(fā)揮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職能作用。加強縣、鎮(zhèn)兩級網格化社會治理中心(綜治中心)建設,明確中心功能定位以及職責權限,充分發(fā)揮組織協(xié)調、聯(lián)動指揮、應急處置、績效考核等作用,推動更多資源聚集、更多數據融合、更多服務體現(xiàn),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社會治理要素在中心集成匯聚。
——建成了“智能化”的社會治理平臺。
豐縣堅持以智能化建設作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著力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2019年,建立了豐縣網格化社會治理聯(lián)動指揮平臺,作為數字豐縣城市大腦平臺,深度融合110、120、12345、12319、應急管理等資源,切實發(fā)揮指揮調度、事件督辦、分析研判和數據賦能作用,使網格化工作更精準、更精細、更高效,實現(xiàn)了治安管理、安全生產、應急處置、城市治理等網格化社會治理事項的高位協(xié)調和扁平化指揮。為每名網格員配備了“全要素網格通”手機客戶端,網格員通過手機上報各類網格信息,實現(xiàn)“一個終端采集”。
——打造出“專業(yè)化”的社會治理隊伍。
豐縣按照“專門+專業(yè)”的工作理念,全面加強社會治理隊伍建設。一是組建社會治理網格員隊伍,所有網格均配齊了專兼職網格員;二是組建快速應急救援隊伍,負責社會面日常巡查和快速響應;三是組建消防救援、城市綜合管理、電力保障、供水搶修、燃氣熱力等10支專業(yè)應急救援隊伍;四是加強與藍天救援隊、獵鷹救援隊等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的聯(lián)動;五是推進執(zhí)法力量下沉,落實“三官一律”(警官、法官、檢察官、律師)進網格和部門執(zhí)法力量進網格,形成專職救援隊、專業(yè)執(zhí)法隊伍、社會救援隊伍、網格員隊伍的有機結合,打造一支全要素社會治理網格員隊伍。切實抓好全要素網格員素質能力提升,強化“全要素網格通”APP使用培訓,提升網格員使用水平。
——完善了“常態(tài)化”的考核評價體系。
豐縣根據省市關于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績效監(jiān)測評價要求,制定了全縣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考核細則和獎懲辦法。按照逐級考核的原則,根據任務清單定期對鎮(zhèn)進行考核。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基礎工作、工單處置、社會穩(wěn)定、黨建引領、群眾評價五個部分。按照定期考核原則,每月對各鎮(zhèn)(街道)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進行考核排名。同時根據考核結果獎勤罰懶,獎優(yōu)罰劣。
觀察篇
成效背后還存在一定薄弱環(huán)節(jié)
調研中發(fā)現(xiàn),雖然豐縣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一定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
一是全民共治的氛圍還未有效形成。宣傳發(fā)動社會組織、黨員干部和志愿者參與網格化工作不夠,少數群眾對網格化社會治理還不夠了解,全民共治的氛圍還未有效形成,群眾安全感、網格知曉率和滿意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二是基礎數據采集不夠準確全面。基礎數據是網格化社會治理智能化的基礎,數據的準確全面與否決定了工作的成敗。比如人口基礎信息還存在不完整現(xiàn)象。同時,人口數量與相關部門統(tǒng)計的也不一致,有錯、漏現(xiàn)象發(fā)生。
三是網格員隊伍建設亟需加強。部分網格員服務管理理念滯后,同時還存在文化層次、知識水平等問題,工作方式方法跟不上形勢發(fā)展需要。部分兼職網格員角色定位不準,精力主要是放在村組事務上,對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抓得不深、不細。
四是網格化工作實效有待提升。當前網格員主要是采集網格內基本信息,對于突發(fā)事項、矛盾糾紛、群眾訴求、社情民意等動態(tài)信息的排查、發(fā)現(xiàn)、上報和預警較少。各部門間信息平臺還未完全互聯(lián)互通,網格事項的流轉、數據分析研判等方面仍存在短板,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實效還有待提升。
對策篇
提升社會治理的高度廣度精度
針對豐縣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取得的成效以及目前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調研組建議豐縣全面提升網格化社會治理的“高度、廣度、精度”,有力推進“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社會治理機制的落地實施,全力打造縣域社會治理“全國樣板”。
第一,優(yōu)化頂層設計,提升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的“高度”。
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基層導向,聚焦制約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持續(xù)優(yōu)化頂層設計,真正把網格打造成“黨建統(tǒng)領、三治融合”社會治理的前沿陣地。
強化統(tǒng)籌協(xié)調。縣委政法委切實履行牽頭抓總作用,各鎮(zhèn)(街道)要充分認識網格化工作在社會治理體系中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系統(tǒng)謀劃、統(tǒng)籌推進,在人員、經費、場所等方面給予保障支持。
凝聚部門合力。深入推進基層審批執(zhí)法力量整合,各相關部門要落實行業(yè)主管責任,主動將本條線的基層基礎工作納入網格化社會治理,推動“基層吹哨、部門報到”的聯(lián)動機制更加高效,確保網格上報的各類事項能夠及時回應、妥善處置。
建強網格員隊伍。加強專兼職網格員隊伍建設,推進專職網格員招錄使用,城市網格全部配齊專職網格員,農村網格逐步配齊專職網格員。分層次開展網格員的集中培訓、技能考核、競技比賽,全面提升網格員的業(yè)務能力,使每個網格員成為該網格的活地圖、活戶籍、活檔案。
健全考評體系。推動將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績效納入縣對鎮(zhèn)高質量發(fā)展考核和黨的建設考核,加大考核權重,充分發(fā)揮考核的導向作用和“指揮棒”作用,全面落實獎懲措施。強化對網格員工作績效考核,落實網格員待遇保障。
第二,豐富網格內涵,拓寬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的“廣度”。
筑牢社會治理網格基礎。堅持全縣“一張網”全覆蓋,加快實現(xiàn)全區(qū)域地理信息網格化、數字化、唯一化,把基層黨建、綜合治理、城市管理、生態(tài)治理、安全監(jiān)管、便民服務、市場監(jiān)管、經濟監(jiān)測等社會治理工作納入網格之中,實行一網多格、一格多員、一員多責,確保社會治理的多條“線”都穿進網格化管理這根“針”。
加強數據采集建立問題清單。健全落實風險防控“四項機制”,扎實開展“排風險、建清單、除隱患、保穩(wěn)定”專項行動,動態(tài)采集各類突發(fā)事項、矛盾糾紛、群眾訴求、安全隱患等信息,做好特殊人群和重點人員的走訪、管控和服務工作。
拓展“網格+”工作載體。推進“網格+黨建”“網格+三官一律”“網格+警格”“網格+安全生產”“網格+校園安全”等工作,建強網格“紅色堡壘”,推進政法服務進網入格,實現(xiàn)“工作向網格延伸、服務在網格開展、問題在網格解決”。
第三,突出科技支撐,凸顯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的“精度”。
推進網格化平臺的融合整合。強化數字豐縣城市大腦中樞作用,把網格化社會治理平臺充分融入智慧城市建設大局,全面打通數據端口。規(guī)范網格事項辦結閉環(huán)流程,在各鎮(zhèn)(街道)各相關部門建立二級平臺,所有應分流指派的任務全部在平臺上進行。加強網格員“全要素網格通”手機端使用,積極對接省“蘇穩(wěn)通”“蘇格通”平臺。
發(fā)揮網格化平臺實戰(zhàn)效能。完善“兩級平臺、三級研判”工作機制,強化數據挖掘分析,推動從淺層次的環(huán)境衛(wèi)生、鄰里糾紛、城市部件等數據匯集,向深層次的群體性事件、進京赴省集訪越級訪、刑事案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等苗頭性信息的預測預警轉變,并形成有價值的分析報告,為領導決策和指導部門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織密雪亮工程“天網”。筑牢社會面防控電子“天眼”,加快建設視頻聯(lián)網應用“雪亮工程”,與“升級版技防城”“智慧技防小區(qū)”“智慧技防校園”建設融合推進,構建出省、出縣、出城、出小區(qū)四道電子防線,及時發(fā)現(xiàn)、堵控違法犯罪活動。(執(zhí)筆 李景洲 王 健 李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