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設關乎每個人的精氣神,也決定著城市軟實力。近年來,上海不斷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以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筑牢團結奮斗、同舟共濟的思想基礎,凝聚社會共識,激發善念善舉,大力弘揚良好文明風尚,廣泛動員全社會共建美好家園,使精神文明創建暖民心、聚民心,也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齊心抗疫,凝聚城市正能量
本周二零時,上海全市重新恢復為低風險。在社區、醫院封閉管理的日日夜夜里,一個個感人故事不斷涌現:因載客遇上小區“封門”而被迫滯留的出租車司機彭輝,迅速“轉換角色”成了為居民忙碌的志愿者;為幫一對經營農產品的夫婦處理無法售賣的4噸土豆,整個小區打響買土豆、吃土豆的“土豆消滅戰”……無處不在的凡人善舉,在冬日寒風中溫暖著上海人的心。
早在年初的抗疫斗爭中,上海市民的大愛情懷、文明素養、精神風貌就已得到充分展示。入城口、入境口、家門口、隔離點,總能看到一個個爭分奪秒沖鋒在前、加班加點守望相助的忙碌身影。
不久前剛剛獲得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的浦東新區浦南醫院黨委書記雷撼家庭,一家三代從醫,今年2月,雷撼作為東方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率領一支55人的隊伍馳援武漢。盡管風險難測,家人仍堅定支持他奔赴前線,妻子也在上海走上醫院抗疫一線。“小家小愛的支撐,讓我們更有動力堅定執著地為大家大愛奉獻。”雷撼說。
全市的志愿者們也紛紛行動,協助做好集中隔離生活服務、疾控中心流調以及健康科普、心理疏導等工作。截至本月初,上海志愿者網已經發布了1.3萬余個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項目,招募上崗志愿者48萬余人,累計服務超過3640萬小時。如今,在上海志愿者網實名認證注冊志愿者已超過500萬人,我們身邊平均每5個人里就有一個志愿者,他們成為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一個響亮品牌,凝聚起社會的正能量。
這些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斗爭中所展現出來的精氣神,正是上海精神文明建設成效的集中體現,也是上海城市精神、城市品格的具象展現,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也在每個人行動中得以詮釋。于身邊人,于細微處,于不覺間,“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和“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融入這座城市血脈,滲透到生活日常。
文明創建,善行善舉蔚然成風
不久前在京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上海閔行區、崇明區、松江區、金山區、青浦區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區,不僅在入選數量上創下歷年之最,且測評成績全部名列前茅。
驕人的成績源于上海多年來持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懈努力。近年來,上海大力倡導和弘揚好風尚、正能量、暖色調,激發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在全社會形成良好風尚。垃圾分類、餐飲節約、文明出行……全市市民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做起,從房前屋后的小事做起,用行動散發光和熱。
去年以來,全市完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三級陣地全覆蓋建設,共建成16個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21個鄉鎮(街道)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6025個村(居)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構建起了“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各類資源就匯聚到哪里”的服務網絡,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金山工業區朱行居委會工作人員吳衡是金山區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團隊的一員,2017年至今已兩次捐獻成功,將“生命火種”傳遞給素不相識的患者。近年來,金山區把“好人文化”作為城市建設的精神坐標和全國文明城區創建的重要內容,像吳衡這樣的“金山好人”不斷涌現。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個平凡英雄的示范引領,讓申城的善行善舉處處可見、蔚然成風。
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近年來,全市各區不斷強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培育時代新人。依托“二陸讀書臺”“董其昌書畫館”“程十發藝術館”等文化場館、修身基地,松江區廣泛開展經典誦讀、書法交流、非遺傳承等活動,不斷完善協同聯動工作機制和培育機制,幫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順應期盼,推動城市治理升級
上善若水、潤物無聲。這些年來,文明創建工作已成為超大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上海充分運用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形成善治的力量。
為順應群眾對優美環境的新期待,閔行區累計拆除存量違建2111萬平方米,完成330公里河道綜合整治,61個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667個小區進行了“美麗家園”改造。同時該區還積極推進國家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建成鄰里中心100家。“人民群眾的‘幸福清單’,就是我們的‘責任清單’。”閔行區委書記、區文明委主任倪耀明說。
“沒想到‘創建+民生’,好事辦得更好了。”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代表,長寧區虹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胡煜昂感慨,通過精神文明建設的基層實踐,“社區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識成為民生工程成效的“放大器”,轄區15個有既有多層住宅的居民區全部啟動加裝電梯工作,精品小區建設覆蓋50%以上老舊小區,社區環境品質、物業服務水平和居民滿意度都提升了。
在青浦區趙巷鎮,一位騎車市民剛剛把車隨意停放后離開,這一亂停車的情況就被AR視頻巡檢系統鎖定,反映在鎮城運中心大屏上。值班人員隨即聯系應急處置,從發現問題到處置解決,整個過程只花了10分鐘。科技賦能的精細化管理切實改善了市容市貌,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也使得文明創建工作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在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上海的治理體系逐漸完善、治理能力日益增強、歷史文脈得到延續、公共服務更加便捷、生活環境愈發美麗,城市的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人民的生活品質也在不斷提高。在“十四五”開局的新起點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也將繼續把握重點任務,不斷邁上新的臺階,用文明善治潤澤每個人的心靈,潤澤整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