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慶市巫溪縣寧廠鎮譚家墩社區,該縣紀檢監察干部入戶走訪,了解該鎮疫情防控及脫貧攻堅工作落實落地情況。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執行監督檢查任務的是該縣第二“打捆”監督組。
該組由縣紀委監委一班子成員帶隊,寧廠鎮、大河鄉、長桂鄉等3個鄉鎮的紀檢干部“打捆”組成,主要對該鎮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常態化疫情防控、扶貧領域“四不摘”等情況進行“打捆”監督。
為破解監督力量弱、人情干擾重、辦案質效差等基層監督難題,實打實地將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壓力傳導至“神經末梢”。今年以來,該縣紀委監委結合當地實際,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在基層單位探索開展“打捆”監督這一監督檢查的新模式。實打實地將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壓力傳導至“神經末梢”。
何為“打捆”監督?巫溪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劉國印介紹,可以從兩個層面理解:一是人員隊伍打捆,就是將全縣32個鄉鎮(街道)、縣紀委監委17個派出派駐機構的100余名紀檢監察干部,按照片區領域和行業系統相結合的特點,有機組成10個監督小組,負責對相關轄區和領域開展閉合式滾動式監督;二是監督內容打捆,就是聚焦主責主業,將當下一些常態的、緊要的、關鍵的監督檢查項目合并打包,同步推動。
“‘打捆’監督既充實了隊伍力量,又避免‘熟人查熟人’的尷尬和干擾。”巫溪縣天星鄉紀委書記楊艷玲說,在實際監督中,除了凝聚起監督合力、提升了監督質量外,“打捆”監督還整合了監督內容,大大提升監督效率。
今年以來,該縣已開展“打捆”監督11次,發現問題160個,督促各單位黨組織開展提醒談話16人次。 (記者 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