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益派出所駐村輔警和鄉賢在“貴和工作室”遠程調解村民糾紛。通訊員 柯建明 攝/視覺重慶
前不久的一天,重慶市石柱縣中益鄉坪壩村村民聶國發家里來了幾位城里親戚,他沒有把停在院壩里的摩托車推進屋,就招呼著親戚們去鎮上農家樂吃飯。
“你不怕摩托車遭偷了哦?”親戚們見狀紛紛提醒他。聶國發卻不以為然,“有‘智慧警察’,丟不了!”
地處大山深處的坪壩村是中益鄉人數最多的村。過去,這里普遍存在“三留守”人員多、智能化防控程度低、基層社會治理難等問題,盜竊事件時有發生。
聶國發口中的“智慧警察”,是石柱縣公安局中益派出所2019年在坪壩村自主研發的項目——由智能指揮系統和App手機客戶端應用組成的“平安鄉村·智惠農家”防控系統。
這個系統如何扮演“智慧警察”的角色?怎樣帶領村民過上智慧生活?近日,記者深入坪壩村,從村民口中了解到幾個跟“智慧警察”有關的故事。
它能空中監控險情
迷路小女孩被及時找到了
“多虧了‘智慧警察’,救了我孫女一條命!”坪壩村田壩組73歲老人馬培澤激動地對記者說。
馬培澤一家是典型的農村留守家庭,家中青壯年外出打工掙錢,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家。多年來,馬培澤和老伴在家照顧年幼的孫女,順帶種點口糧和蔬菜。
今年7月28日,4歲的孫女玲玲和往常一樣睡午覺了,閑不住的馬培澤和老伴便到田間去忙農活了。誰知,玲玲睡了不到1小時便醒了,迷迷糊糊走出門,四處尋找爺爺奶奶。沒想到她越走越遠,竟在圍子壩水庫迷路了。她急得哇哇大哭,在湖邊來來回回地走著。
彼時,水庫岸邊離玲玲僅2米遠,她一旦腳滑跌落水中,后果不堪設想。這一幕,恰巧被5公里外的官田警務室駐片民警劉攀發現了:他通過“平安鄉村·智惠農家”防控系統進行視頻巡邏時,利用安裝在向家壩山頂處的高空瞭望鏡頭,看到有個小女孩獨自在水庫邊行走。
“太危險了!”劉攀一邊通知村里找人前往現場,一邊駕車直奔水庫。不到5分鐘,劉攀就找到了正號啕大哭的小女孩,把她安全送回家中。
“這些高空瞭望鏡頭,還能預防火災、識別人臉、檢索車輛等,時刻守護著村民的安全。”中益派出所所長朱海介紹,目前,“平安鄉村·智惠農家”防控系統已開辟視頻監控、“三留守”人員親情通、一鍵報警等子系統,構建天網、地網、人網、互聯網“四網管控”的格局。民警們通過手機實現了轄區監控實時調看、群眾求助手機接收、安全隱患及時提醒等功能。“既做到‘平安不出事’,又實現‘服務不缺位’。”朱海說。
據介紹,“平安鄉村·智惠農家”防控系統針對“三留守”人員安裝了親情通,提供親情關懷,在外親屬可通過親情通鏡頭實時查看家中留守老人及小孩的情況,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群眾可通過親情通可視對講系統與在外親屬可視對講。
一年多來,“平安鄉村·智惠農家”防控系統已通過熱成像鏡頭準確預警火情6次,人臉識別準確預警特殊人員等440余次,幫助破獲刑事案件4件、治安案件15件、交通事故26件。
它能隔空調解矛盾
吵了40年的冤家握手言和
不光能發現險情,“平安鄉村·智惠農家”防控系統還能調解矛盾,幫助村民化干戈為玉帛。
村民王長發和表姐夫譚登甲是一對吵了40年架的冤家,讓這一對冤家握手言和的中間人,居然是“智慧警察”。
“他們兩個都是古稀老人,既是鄰居又是親戚,因歷史原因積怨很深,經常發生矛盾糾紛,村干部們對他們很頭痛。”駐村輔警馬晉越說,今年8月他得知這一情況后,把二人錄入了“平安鄉村·智惠農家”App,列為“網上矛盾糾紛服務”板塊的重點工作。收到駐村輔警通過App上報的關于王長發和譚登甲的糾紛后,中益派出所立即組織研判得出:這類親戚之間的矛盾很多都是因為面子問題,導致雙方都不愿意讓步,若民警直接介入調解,則顯得措施手段過“硬”,反而容易激化矛盾。
據了解,“網上矛盾糾紛服務”板塊的具體做法,是充分發揮國土、司法、律師、鄉賢等各方力量開展多元矛盾糾紛排查、研判、化解,做到矛盾不上交。于是,派出所按照“貴和工作法”組織了院落長、鄉賢、國土等人員共同開展調解,初調效果不錯。
誰曾想,矛盾調解剛有起色,兩人又因地界問題打了起來。譚登甲的老伴沈法祥因勸架被帶倒,導致右側第一肋骨骨裂,需要住院很久才能康復。
“譚登甲打電話跟我說,要老伴早點出院回家休養,因為住院花費大,擔心王長發負擔不起。”馬晉越說,譚登甲的這一積極態度,讓他判斷出譚登甲夫婦愿意為王長發著想,這意味著徹底化解兩人矛盾的契機來了。
于是,坪壩村首次利用“智慧警察”組織的視頻遠程連線調解會上演了:駐村輔警會同村干部及鄉賢,組織譚登甲及其兒子在坪壩村“貴和工作室”,與王長發及其女兒進行了視頻連線調解。經過3小時的不懈努力,兩位老人就治療費用賠償達成一致。最終,兩人40年的矛盾,通過“智慧警察”實現隔空握手。
它能引導智慧生活
半分鐘完成游客住宿登記
“智慧警察”不僅管鄉村治安、社會治理這樣的“規定動作”,還管引導村民過上智慧生活這樣的“自選動作”。
建卡貧困戶向大忠、鄒小珍夫婦在扶貧干部的幫扶下,把自家住房改造成了“飄香里農家樂”。對于大字不識幾個的這對夫妻來說,要經營好農家樂并非易事。比如,如何利用互聯網在線上攬客、辦理入住、結算費用等,兩人都是“兩眼一抹黑”。此外,僅入駐登記這一項,一家農家樂需要安裝近5000元的住客管理登記終端設備。
在兩人感到迷茫時,“智慧警察”送去了“及時雨”。去年9月,派出所民警手把手教會夫妻二人操作“平安鄉村·智惠農家”App,讓他們免費使用其中的“民宿住客登記服務”板塊,對游客入住信息進行快速登記。
“真的很方便,我直接掃一下身份證信息,半分鐘就完成客人的入住登記。”向大忠感慨地說,自從學會了利用“平安鄉村·智惠農家”防控系統辦理民宿相關業務后,農家樂的生意變得越來越紅火了,“今年5月至9月,我們接待游客200余人次,收入3萬余元。”
此外,“平安鄉村·智惠農家”防控系統還圍繞該村的鄉村旅游業,開辟了“農旅產品推介服務”功能,游客們可通過App實時查看轄區旅游景區、民宿農家樂、貧困戶特色農產品等內容,并得到路線導航等服務。
上個月,中益派出所自主研發的“平安鄉村·智惠農家”防控系統獲得全國“智惠警務十大創新案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