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重慶市南岸區文化旅游委發布預告: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將于近期正式對外開放。屆時,市民和游客可到重慶南岸體驗不一樣的“故宮文化”。紀念館開館后,“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工作南岸區2020年實施的30個重點項目已完工7個,另有12個項目開工,11個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前期工作。
美起來 處處皆為景
大山倚大江,放眼望南岸,天際線、山脊線、水岸線盡收眼底,灣、沱、溪、峽、島美不勝收。
清晨的水岸線最美,站在今年新建的南濱路米市街—龍門浩老街山城步道上,看江面上縈繞著未散的晨霧,偶有嬉戲的鳥群掠過;午后的山脊線也美,艷陽天時,行走于提檔升級后的黃葛古道,感受古驛道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黃昏的天際線醉美,從南山新增的觀景平臺眺望,可鳥瞰新重慶全貌。
自今年5月以來,南岸區對“兩江四岸”核心區整體提升工作重點項目逐項細化任務書、線路圖、責任制、時間表,全力以赴推進每個項目加快實施。
從已完工的黃葛古道、南濱路米市街—龍門浩老街山城步道提檔升級工程,到已開工的涂山山城步道、彈子石老街山城步道等5個步道工程,再到正在加快推進的岸線治理,不難看出,南岸區正鉚足干勁,讓“兩江四岸”美起來,讓市民和游客可以多角度、全方面感受重慶的城市美學。
活起來 處處皆成“鏈”
現在,游客坐軌道交通來到南岸區,可通過軌道與公交接駁換乘工程,實現無縫換乘其他交通工具,為游在南岸節約了時間成本。不僅如此,該工程還改善了南岸20萬名市民的公交出行體驗。
與此同時,重點項目衍生出不少“枝干”。比如新型環保公交車“上線”,將途經南濱路海棠煙雨公園、東原1891、長嘉匯、彈子石老街等多個景點,更方便外地游客體驗城區一日。公交車均為氣電混合無級變速的新型環保公交車,具有無噪聲、易操作、運行安全、內飾舒適等優點,突出了綠色生態理念。
從軌道與公交接駁換乘工程、米市街停車場,到新型環保公交車,都由內到外地改善了南岸區的旅游服務環境,初步將核心區內的自然人文景點“串珠成鏈”,讓兩江四岸“活”了起來。
品起來 處處皆是味
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為何會選址重慶南濱路?“重慶最早洋行”為何變身成遺址公園?如何修復彈子石摩崖造像……“兩江四岸”治理提升不等同于一般的環境整治和風貌改造,南岸區在傳承歷史文化、打造人文薈萃風貌帶上下足了功夫。
活起來的文物才有生命力。今年,彈子石摩崖造像保護修繕工程開工,專家團隊將耗時1年為其精心“療傷”,讓它煥發生機與活力。
感知重慶城市發展歷史,除了到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看彈子石摩崖造像,不久之后還可去開埠遺址最密集地帶——南濱路馬鞍山。重點項目中,開工建設的重慶開埠文化遺址公園已按圖完成立德樂洋行1#和2#樓屋架、樓板拆除,啟動了博物館陳列布展方案設計工作。
統籌近中遠、把握時效度,先后打造立體城市景觀、完善特色交通系統、精雕細琢城市文脈,南岸區的“兩江四岸”風景線初顯,為市民和游客更舒適地“打卡”山水之城提供了更多選擇。 南岸區融媒體中心 李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