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好、建設好、發展好上海這座超大城市,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近年來,上海著力推進信訪結構調整,將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打造為市民建言獻策、參與公共治理的重要渠道,建好平臺、暢通通道、推動轉化,成為“升級版”的民心工作。
人民建議已占信訪總量30%
2011年12月,上海市信訪辦成立人民建議征集處。2014年,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工作規定》。9年來,接收辦理的人民建議事項達30余萬件。人民建議在信訪總量中的占比從2012年時的6.5%,上升到今年的約30%。
如今,一條好的建議、完善一項政策、改進一項工作,已經成為常態。疫情期間,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發揮積極作用,以群眾智慧助力科學防疫、精準防控。7月21日,市民肖悅依《關于在人員密集場所增設口罩自助售賣機的建議》被送到市領導案頭。很快,建議被采納。“最初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寫了幾段簡單的想法。”肖悅依回憶自己第一次寫信的情景。不久,她就接到了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的電話,詳細了解有關情況,并就完善建議進行了指導。在進一步思考調研的基礎上,肖悅依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建議。如今,地鐵站里的口罩自助售貨機里提供6元3只裝和29.9元20只裝兩個品種,很受市民歡迎。從一位市民的好建議出發,多方協調,不斷完善,最終將建議實實在在落地。這些來自民間的智慧,讓上海這座城市更溫暖也更人性化。
“人民城市”怎么建?咱們一塊干!
今年,上海人民建議征集工作迎來了轉型升級。7月17日,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揭牌成立,修訂后的《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工作規定》發布,推動人民建議征集深入百姓生活、融入基層治理、走進決策視野,進一步把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聰明才智和公共責任激發出來。
9月2日,閔行區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成立,為全國首批地市級、全市首家區級建議征集機構;9月25日,楊浦區同步成立區人民建議征集辦、濱江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站;12月2日,浦東新區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揭牌,并發布“而立浦東新啟航”征集令;;12月17日,長寧區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在全國首批基層立法聯系點——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揭牌。其它各區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也紛紛成立。人民建議征集工作還主動融入“家門口”服務體系,在6100多家村居都能找到人民建議征集信箱二維碼,打造隨時隨地、觸手可及的征集渠道。
市人民建議征集辦通過主動征集、公開征集、主題征集、聯合征集等形式,變“坐堂候診”為“出門尋診”,深入社區、樓宇、園區、濱江等離群眾最近的地方傾聽民聲、吸納民智,讓群眾智慧進入決策視野,讓決策部門開門問計、主動求策。8月28日,市人民建議征集辦與市“十四五”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發改委等聯合舉辦“‘十四五’規劃市民大家談”活動,傾聽“民聲”,采納“民意”,關照“民心”。11歲的毛子謙提議創意園區等公共空間“錯時共享”,B站UP主朱明華建議在“物理上海”的同時,建好建強“線上上海”……這場精彩的“大家談”,談出了真知灼見,再次說明“高手在民間”“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隨后,“十四五”規劃“我有話對區委書記說”、“十四五”及2021年市政府實事項目、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等征集令一個接一個發出,市民“金點子”通過人民建議征集這輛“民意直通車”,上報給市委、市政府,推動職能部門研究落實。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上海人民建議征集讓每一個住在上海、來過上海、熱愛上海的人,都能有人生出彩機會,有序參與治理,享有品質生活,切實感受暖度,擁有歸屬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