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孫博洋)6月9日是第十四個“世界認可日”,今年認可日的國內主題為“我為群眾辦實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在行動”。9日,在市場監管總局(認監委)舉辦的世界認可日活動上,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唐軍在發言中表示,市場監管部門要準確把握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方向性要求,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找準定位、主動作為。唐軍在發言時表示,市場監管總局組建以來,按照國家的決策部署,圍繞“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要求,加快“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集約化、規范化”發展,全面提升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水平,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整治認證檢測亂象、促進質量提升、推進國際合作互認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推動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邁上新臺階。
唐軍強調,市場監管部門要準確把握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方向性要求,圍繞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找準定位、主動作為。要準確把握當前面臨的挑戰,著力破解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要準確把握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宗旨,扎實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準確把握隊伍能力提升的著力點,著力提升政治能力、業務監管能力和國際合作交流能力,打造高素質的人員隊伍。
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在國際交往和國際貿易中不可或缺,而今年世界認可日的國際主題為“認可: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關注認可在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作用。
國際認可論壇(IAF)主席肖建華在發言時表示,質量基礎設施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國際認可論壇(IAF)、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與計量、標準、貿易、發展支持等相關國際組織共同成立了國際質量基礎設施網絡(INetQI),明確了質量基礎設施的新定義,強調質量基礎設施依賴于計量、標準、認可、合格評定和市場監督。其中,計量、標準和認可,被并稱為質量基礎設施的核心要素,為其他要素的最佳運行提供基礎,認可在質量基礎設施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肖建華表示,在國際認可互認網絡的影響不斷擴大的基礎上,認可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作用持續發揮,在服務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質量認證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市場效率的基礎性制度,被稱為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據了解,截至2021年6月1日,我國累計批準認證機構812家,頒發有效認證證書282.2萬張,獲證組織82.9萬家。
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司長劉衛軍在發言時表示,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按照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總體部署,分別從面向消費者、廣大企業、認證行業、地方市場監管部門四個方面,開展質量認證惠民生、惠企業、惠機構、惠基層四大行動。
據劉衛軍介紹,在面向消費者,開展質量認證惠民生活動方面,一是推進網絡安全認證,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二是打通行業堵點,激發汽車市場活力;三是整合行業資源,保護青少年視力健康;四是強化人文關懷,構建無障礙出行環境;五是推動綠色有機認證,引導綠色生態消費;六是推行商品售后服務認證,解決消費者后顧之憂;七是加強與電商平臺信息對接,保護消費者健康安全。
而面向廣大企業,則開展了質量認證惠企業系列活動。這包括,深化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改革,深入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打造質量認證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服務平臺,深入實施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等。
同時,面向認證行業,開展了質量認證惠機構活動,在全國范圍內推行認證機構資質審批“證照分離”改革,并促進認證人員專業化能力提升。
面向地方市場監管部門,還開展質量認證惠基層活動,組織開展質量認證綜合培訓,系統開發質量認證培訓課程,編寫完善《認證監管培訓教材》、《認證監管培訓教材課件》、《認證檢查典型案例解析》等教材資料,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課程和教材相配套的方式,幫助地方認證監管人員全面掌握質量認證知識和業務技能。
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測司司長董樂群在活動上就“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進展情況進行了介紹。
董樂群介紹說,為方便群眾,相關部門專門開通并完善電話、郵箱、網絡等多種便民服務渠道或平臺,更加方便人民群眾對認可檢測工作事項進行咨詢、投訴和舉報。堅持快接、快辦、快結、快反饋,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截至目前,共接聽各類咨詢電話2000余個,辦理群眾留言咨詢300余件。為維護民利,解決消費者的痛點、難點問題,完善了“檢驗檢測報告編號查詢平臺”,社會公眾可以通過平臺檢索查詢檢驗檢測機構2016年以來向社會出具的17億份檢驗檢測報告編號,了解報告出具時間和機構名稱、地址、資質認定證書狀況等情況。
據了解,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檢驗檢測機構近4.9萬家,當年出具檢驗檢測報告近5.67億份,營業收入3586億元,近3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8.2%、14.7%和11.2%。市場規模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0%,成為全球增長最快、最具潛力的檢驗檢測市場。
董樂群表示,為便利從業機構取證,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資質認定告知承諾制度,推行檢驗檢測資質認定網上審批全流程辦理,完善資質認定網上查詢系統,試行電子證書,將許可和技術評審時限進一步壓縮三分之一。為服務民生,強化檢驗檢測技術支撐作用,以食品、紡織、電器等民生消費領域為重點,組織實施國家級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和盲樣考核,推動檢驗檢測機構提升技術服務水平。同時,還廣泛組織開展便民活動。免費公開全部認證認可行業標準197項,便利廣大從業機構學習運用,降低機構經營負擔。開展檢驗檢測助力產業優化升級創新案例評選,推動行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董樂群表示,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關鍵是求真務實、真抓實干,讓人民群眾和企業、機構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下一步,將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各項實踐活動,使認可與檢驗檢測服務市場經濟發展的功能和屬性得到更充分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