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李棟)記者從農業農村部6日召開的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會議了解到,農業農村部將在全面推進種業監管執法年的基礎上,從今年7月份開始,集中開展為期半年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種業套牌侵權等違法違規行為。據了解,目前我國主要農作物主導品種中70%以上是保護品種,良種對我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45%。沒有嚴格的品種保護,就沒有良種創新的好成果和連年豐收的好局面。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專項整治行動包括四個方面,即開展全面“體檢”。發現問題從嚴查處;強化案件查辦,推動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緊密銜接;嚴格品種管理,解決同質化和仿種子問題;完善法律法規,探索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
會議要求,要按照專項整治行動部署,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屬地責任,強化農業農村、法院、工信、公安、司法、市場監管、知識產權等部門協調配合,建立健全協同聯動機制。
暢通舉報渠道,完善投訴舉報處理機制,及時核查處理舉報線索和轉辦案件。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推動把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情況作為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考核以及全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示范創建的重要內容,加強監督檢查。
廣泛開展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宣傳活動,探索建立知識產權侵權主體“黑名單”制度,不斷提高全社會特別是種業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今年,全國人大已啟動種子法植物新品種保護內容修改工作,重點研究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延長保護鏈條,擴大保護范圍,加大賠償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