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國內 > 正文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綠染“幾字彎”——內蒙古黃河流域治沙見聞

來源:新華社發布時間:2023-10-13 08:21:55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12日電 題:綠染“幾字彎”——內蒙古黃河流域治沙見聞

  新華社記者于嘉、李云平、彭源

  黃河南岸的庫布其沙漠邊緣,不足1米高的沙柳一叢叢、一簇簇,給漫漫黃沙增添點點綠意。63歲的高毛虎望著他今春帶頭栽下的近萬畝沙柳苗,黝黑的臉上露出笑容。“這片沙柳有80多萬棵,成活率不錯,再過不久,就要籌備冬天造林的樹苗了。”他說。

  高毛虎生活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位于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北緣,臨近黃河。新中國成立初期,庫布其沙漠每年向黃河岸邊推進數十米,當地人經常是“地不打糧畜無草,做飯取暖沒柴燒”。

  為改變這一局面,在國家支持下,杭錦旗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等一系列重點工程,農牧民和企業積極參與。高毛虎就是從20世紀90年代起植樹種草、綠化沙漠的。他和鄉親們面朝黃沙背朝天,研究出“水沖沙柳”等提高成活率的種樹方法,還成立專業治沙隊,累計在庫布其沙漠植樹種草10萬畝。

  這是8月28日拍攝的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苜蓿種植基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云平 攝

  經過數十載艱苦治理,如今的庫布其沙漠,約三分之一披上綠裝。庫布其沙漠北緣、黃河的南岸建起長約170公里、寬約1公里至3公里的鎖邊林帶,有效阻擋了泥沙入河。

  庫布其沙漠治理的生動實踐,是內蒙古黃河流域推動防沙治沙的一個縮影。黃河流經內蒙古843.5公里,“幾字彎”周邊分布著庫布其、烏蘭布和、毛烏素等沙漠沙地。多年來,內蒙古深入實施一系列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續“雙減少”,重點治理區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重大轉變。

  鄂爾多斯市烏審旗地處4萬多平方公里的毛烏素沙地腹地,黃河一級支流無定河穿流而過。入秋以來,烏審旗烏審召鎮牧民吉日嘎拉圖幾乎每天來他造林的沙地走走看看,把被風刮倒的樹苗扶正,并給樹木剪枝。

  吉日嘎拉圖年少時就跟隨父輩們造林。1982年,正值壯年的他承包了1.2萬畝沙地,育苗、挖坑、栽植、澆水,一干就是40多年。眼下,這片沙地林草豐茂,幾乎看不見裸露的黃沙。

  像吉日嘎拉圖一樣,當地一代代治沙人接力奮斗,毛烏素沙地在內蒙古境內的治理率達到70%。如今,烏審旗以農牧戶為基本單元,在農牧民住所周邊通過封沙育林、種草養畜等方式,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牧場和林場,形成防沙治沙生物圈。

  巴彥淖爾市磴口縣位于黃河西岸、烏蘭布和沙漠東北部。該縣境內沙漠面積近430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77.3%。數十年來,當地持續防沙治沙,給近210萬畝的沙漠披上綠裝,全縣林草覆蓋度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0.04%提高到目前的37.2%,每年向黃河輸沙量由過去的7000多萬噸減少到370萬噸左右,實現“綠進沙退”的巨變。

  如今,烏蘭布和沙漠治理正向“光伏+林草”等方式轉變。在烏蘭布和沙漠腹地的磴口縣光伏產業園區,一排排深藍色光伏板整齊鋪展,板下有固沙的草方格、梭梭和檸條。據了解,磴口縣已建成的光伏裝機容量達77萬千瓦,在光伏板下和板間種植梭梭、檸條等固沙植物0.54萬畝。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亚洲午夜福利国产门事件 | 亚洲色欧美国产综合 | 香蕉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