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籃子”連著城鄉兩頭,關系民生。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菜籃子”工程為保障我國生鮮供應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居民消費升級、保供穩價和應急保障能力提升等背景下,提穩“菜籃子”至關重要。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首農食品集團知聯會會長唐俊杰此次重點關注“菜籃子”的“穩”和“安全”。她建議,要強化“菜籃子”工程頂層設計,補齊生鮮安全保障機制的短板,建設國家級“菜籃子”,筑牢中國式現代化民生保障體系。
“過去一年,我前往各地冷鏈交易中心、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農產品交易市場等調研后發現,‘菜籃子’的流通鏈條存在重產輕銷的‘偏科’局面,生鮮農產品安全保障機制還不完善;‘菜籃子’工程建設具有較強行政地域特性,缺乏聯動機制,未能形成全國‘一盤棋’;農產品批發市場在農產品保供、食品安全等公益性功能發揮和應急能力建設上存在較大短板,缺乏引領示范‘國家隊’。”唐俊杰認為,新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對農副食品需要更高層面的保障。因此,需要建設更高水平的國家級“菜籃子”,提升果蔬等農副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由“保地方”到“保全國”,甚至通過集采統購提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生鮮農產品供應保障能力。
小小“菜籃子”,裝著大民生,承載著百姓的幸福與期望。如何確保“菜籃子”產品持續穩定安全供給?唐俊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強化頂層設計,增強國有經濟對農產品批發市場渠道控制,通過央企控股、國有資本聯合等資本運作手段,聚焦生鮮品類,確保國有經濟把控36個主要大中城市一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形成國家級“菜籃子”市場體系。
在唐俊杰看來,組建國家級“菜籃子”,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國有資本投資,推進數智化轉型,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例如,搭建全國農產品流通大數據平臺,以農批市場數智化轉型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提升農產品流通結構性效率,更好發揮食品安全、民生保供、應急能力建設,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唐俊杰認為,要加強政策引導與協調,進一步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向規范化、標準化、連鎖化、現代化方向發展,更好地維護交易秩序、保供穩價,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通過投資建設現代化冷鏈倉儲設施和農產品加工中心,不斷提高我國生鮮農產品的儲存能力和加工效率,提升生鮮農產品附加值,以優質生鮮農產品護航人民群眾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