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虐待、照顧不周而走失,是小動物流落街頭的主因
流浪的是動物,叩問的是人心
貓咪在地下貓城不缺吃喝,卻缺一個真正的“家”。
第一次來貓城,小孫被各式各樣的“毛孩子”深深吸引了,但由于還在校住宿,她很清楚自己不具備養小動物的條件,“萬一它走丟了,又會變成流浪貓。”
地下貓城的創建者吳阿姨告訴記者,城市中流浪動物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拋棄、虐待、看管不牢而走失等人為原因造成的。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人”是最關鍵的因素,“像貓城這樣的收容站只能救急,以領養代替一部分寵物買賣,讓流浪動物擁有真正的家才是長久之計。”
這位跟動物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老人覺得,人們怎么對待小動物,往往就會如何對待人世間最柔軟的那部分。
留個字條,就把貓扔了
小雅現在和一只名叫“乖乖”的英國短毛貓關系最好。記者到訪當天,乖乖也一直享受著小雅的專屬撫摸。“別看它現在生龍活虎,剛來時背上有兩個很大的、被雪茄燙過的傷口。”尹奕記得,那時候的乖乖,膽小又敏感。
7年前,吳阿姨建立貓棚的初衷是收留周邊公園和社區里長期聚居的流浪貓,“沒人管的話,一些弱小的貓咪很難活下去。”隨著貓棚名聲越來越大,慢慢有人故意將貓遺棄在附近,留下字條等著它們被抱走。
“有的生了病,原飼養者不愿或無法負擔醫藥費;有的主人要離開北京不愿帶寵物一起走;還有的是將它們虐傷后惡意拋棄。”吳阿姨回憶,曾經還有人半夜打來電話,讓她去指定地點“撿貓”。
目前,地下貓城的住客中,有一半是被遺棄的貓咪,另一半則是流浪貓無序繁殖的后代及少量因看管不周而走失的寵物。這也是目前城市中其他流浪動物的主要來源。
流浪動物的存在,對人類還是一種威脅。每年,流浪狗咬傷人甚至致人死亡的事件時有發生。去年夏天,湖北省通城縣一只流浪狗2天內咬傷28人,全縣出動了大量警力對其進行抓捕。
來到吳阿姨的貓棚,所有貓咪首先要絕育以杜絕無序繁殖,接著是體檢治病。最近幾年,隨著捐贈物資的人越來越多,貓棚有了空氣凈化器,重癥的貓吃上了進口的貓糧和罐頭,還睡上了舒服的防潮地墊。
獸醫建康也是新來的志愿者,他說,貓城是他見過條件最好的流浪動物收容站之一。
讓失去主人的貓咪吃好住好,是吳阿姨最基礎的心愿。
二次棄養,更傷動物的心
9月的第一個周六,白領小范又來到了地下貓城,這一天他要接“小橘”回家。上個周末,經過吳阿姨和在場志愿者的“審核”,小范成了一名合格的收養者。
貓是領地意識很強的獨居動物,寵物貓又天生適合在家庭中生活,長期群居在貓棚并不是最佳養育方式。再加之考慮到場地、經費問題,地下貓城建立頭幾年,吳阿姨和志愿者們一直積極推進貓咪的領養和送養。
不過漸漸地他們發現,并非所有的收養人都是真心喜歡這些“毛孩子”。
幾天前,因為被檢查出攜帶了某種不傳染給人類的病毒,一只剛送養不久的小貓被退回了貓城。直到現在,吳阿姨說起這件事還覺得有些委屈:“貓城的經費不足以給每只貓做細致的體檢,有些治療是需要領養人后續完成的。”
有的人養寵物則是一時興起。尹奕到貓城做志愿者后,接收了一只被領養兩年后又遭遺棄的貓咪。“原因僅僅是因為領養人要在北京城內搬家,覺得帶著貓很麻煩。”尹奕覺得,在這些人心中,小動物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只是用來逗樂的工具。
建康告訴記者,小動物與人類一樣,有感覺有情緒,二次被棄養會對心理本就脆弱的流浪動物造成更大傷害。
經歷波折后,吳阿姨對送養貓咪的態度變得謹慎了不少。現在,除了當面溝通、考察,她還要求領養人留下基本身份信息,并不定期接受回訪。
把“小橘”遞給小范后,吳阿姨又不厭其煩地叮囑道:“一定要把它當做和人類同等重要的生命來對待。”
兩歲的“小橘”乖乖地趴在小范懷里。或許還不知道自己的幸運——它即將擁有自己的家。
據《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中國城鎮養狗、養貓人數達5648萬,全國城鎮犬貓數量達到9149萬只。這其中,被收養的流浪動物占比很小。
“用收養代替一部分寵物買賣,是解決流浪動物難題的最好辦法。”建康表示。
收養就是承諾,承諾就要踐行
和小范一樣,初三學生優優也想養貓。在她的請求下,父親帶著她一起來到了地下貓城。“既想讓她親眼看看照顧貓咪的辛苦與不易,也想考察她是否有足夠的責任心。”在優優父親看來,收養就是承諾,承諾就要踐行。
“乖乖”是尹奕預定的要領養的小貓之一。攻讀博士學位的3年多時間,他與其他志愿者一起治愈了不少流浪貓的生理和心理創傷,讓它們警惕銳利的眼神變得柔和;同時,這些“不受待見”的貓也陪伴尹奕度過了無數個做實驗、看文獻的枯燥日子。“與其說我幫助了它們,不如說我們互相撫慰。”尹奕覺得,和是否是名貴品種、是否有殘疾相比,人與動物間的真心相對才是最珍貴的領養條件。
“如果帶著挑選商品的心態來地下貓城選貓,基本都會大失所望。”有豐富的流浪動物救助經驗的建康坦言,收養動物首先要降低心理預期,不過多介意它們的“出身”。“換個角度想,如果這些小家伙不是有微小的缺陷,又怎么會‘流落’到貓城呢?”
據了解,目前我國許多城市都有官方和民間的流浪動物收容機構。但隨著動物數量不斷增加,經費不足、場地飽和等問題讓不少民間收容站不堪重負,動物基本的吃喝都成了難題。
為解決這個問題,在一些國家,收容站會設置招領期限,逾期未被領養的流浪動物會迫于無奈被人道消滅。
“貓城不會采取這樣的處理方式。”吳阿姨表示,未來如果自己年紀大了干不動了,就把貓城交給后來的志愿者,“堅持下去,或許總能撐到所有貓咪都找到家的那一天。”(記者 張子諭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