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晚,四川瀘州男子王某坐在33層高樓的天臺圍墻上試圖輕生。對于輕生原因,他稱是被妻子氣的。因為近兩年來,一家人主要靠他每月七八千元的收入生活,但癡迷購物的妻子在去年欠下26萬元后,仍不聽勸阻,今年再次因購物欠下36萬余元。所幸,當地警方接到報警后及時到場,將王某勸了下來。
↑王某
11月12日,紅星新聞記者對話夫妻二人,傾聽了他們的心里話。妻子說:“我知道錯了,我很后悔,以后再也不買東西了。”丈夫王某則表示,他愿意挑起家庭的重擔,但是有三個要求:“第一,妻子要說清36萬多元網貸資金的去向;第二,做下承諾并征得家人諒解;三,給出可行的償還貸款方案”。
妻子網貸購物欠下36萬
丈夫抵不住壓力欲輕生,幸被救下
11月10日晚10時許,四川省瀘州市公安局龍馬潭區分局安寧派出所接到中心指令稱,安寧街道某小區有人想不開要跳樓自殺。隨即,民警趕往現場處置。
↑王某所在小區
安寧派出所副所長雷磊介紹,民警到場時發現,29歲的王某坐在33層高樓頂樓的天臺圍墻上,有輕生的念頭,十分危險。為此,民警一邊安撫王某的情緒,一邊了解情況。
↑王某坐在天臺圍墻上
原來,王某的妻子詹某某經常逛街購物,在家庭經濟條件并不太好的情況下,詹某某購物時卻“肆無忌憚”。去年入夏開始到去年10月份,詹某某通過透支信用卡、向網絡平臺貸款等方式購物,欠下貸款26萬余元。最終在家人的幫助下才還清了債務。
不料,詹某某并沒有克制自己的行為。今年10月底,詹某某“瘋狂購物”再次被發現,此時,她又再次通過透支信用卡、向網絡平臺貸款等方式欠下了36萬余元。
為此,家里先后多次召開家庭會議商量解決方案,但王某認為妻子始終沒有把事情全部說清楚。11月10日晚,夫妻倆再次吵架,王某感覺壓力巨大,遂產生了輕生念頭,爬上了屋頂圍墻。
↑民警勸下王某
經過當晚輕生事件之后,王某稍微冷靜下來進行了思考。11月12日,在征得夫妻雙方同意后,紅星新聞記者對二人進行了采訪,并試圖協助夫妻二人找到“瘋狂購物”背后的緣由。
月收入七八千 工資交妻保管
去年妻子曾認錯,還清了26萬貸款
王某是河南人,2015年來到瀘州生活,一直從事電器安裝維修工作,月收入七八千元。2017年左右,經人介紹,王某與詹某某相識并于2017年結婚,2017年底,二人生育一女。
王某說,他認為還是比較了解妻子,但是對于她此前是否已經在外面有欠債就不清楚了。結婚之后,王某除了每月個人開銷1000多元之外,全部工資都交給妻子保管。
↑王某一家三口
“我說我在外打拼,你好好持這個家;后來才發現,她拿這些錢去填窟窿。到了去年10月份,填不動了,才給我說。”王某回憶,去年10月,妻子因網絡借貸無法償還,向家人求助,經查詢,一共欠了26萬。
當時,詹某某向家人稱,這些錢都用于購買包包、衣服和化妝品去了。
經過召開家庭會議,妻子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并保證以后不再亂買東西,也不網上借錢。為此,王某掏了10萬,又向詹某某母親、外婆等親友借錢,還清了所有借款。
還清貸款后又開始瘋狂購物
丈夫稱愿擔起家庭重擔,但妻子要和盤托出
不料,好景不長,詹某某沒有遵守承諾,去年11月,她又背著家人開始了她的“瘋狂購物”。
王某稱,今年10月26日,他借用妻子的手機操作支付評價功能時發現,妻子的每月支出金額少則一兩萬、多則四五萬。經詢問,妻子才說出了實情。“她只說是買東西去了,但買些啥子,花了多少錢,她根本不說。”王某很是生氣,再一次召集家人開家庭會議。
紅星新聞記者從王某提供的銀行流水以及手機支付寶等資料上看到,從去年11月到今年10月26日,詹某某累計貸款涉及約13個網絡平臺、共計36.5萬余元。而對于詹某某自述“用來買包包、衣服和化妝品”的說法,王某認為:還不夠完整。
↑王某查看妻子的銀行流水等資料
王某說,妻子自稱前前后后買了20個包包、價值2.5萬元,幾十件衣服約4萬元,以及化妝品約5萬元,再算上小孩的衣服和其余開銷,怎么算都不到20萬元。那么,還有將近20萬元用到何處了?王某不得而知,要求妻子說清楚。
“大家想想,我一個月幾千元的工資,房貸、家庭開銷都是我在付,每個月還要給她幾千塊錢。”王某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那天爬上樓頂圍墻試圖輕生,是真的承受不了壓力了,感覺整個人快要奔潰了。幾次家庭會議,妻子都說不清楚資金去向,只是承認錯誤、保證不再犯。但這已經是第二次了,他擔心妻子還是管不住自己,最終搞垮整個家。
↑詹某某去年購物清單
王某說,如果妻子能說清楚36萬多元網貸資金的去向,并再次承諾不再購物同時征得家人諒解,然后給出可行的償還貸款方案,一家人共同努力還錢,他還是愿意承擔起家庭重擔,好好過日子。
妻子稱買了就后悔,但還是想買
“購物癮”從孩子半歲時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29歲的詹某某是瀘州人,中專文化程度,與王某結婚生子后,上過一段時間班,后來一直在家帶孩子。談及自己的購物行為,詹某某聲淚俱下,悔恨不已。“我知道錯了,我再也不敢買了。”詹某某的話,與其說是在向紅星新聞記者陳述,不如說是在向丈夫承諾。
為何如此購物?詹某某稱,她一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買,但買回來沒多久就后悔了;可是再去逛街,還是想買。
詹某某稱,她的“購物癮”大概是在孩子約半歲時候開始的,“當時看到網上彈出的廣告,點進去看了覺得好,就開始買”,此后便一發不可收拾。
↑詹某某今年購物清單
網絡并不是詹某某滿足“購物癮”的主戰場。更多時候,詹某某喜歡在實體店購物。詹某某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只要不下雨,她就推著孩子逛街。逛到哪個店子,人家說商品好,她就買。
詹某某買得最多的是包包和衣服,最貴的一個包包4600元,標示是某國際奢侈品。其他包包或者衣服,詹某某記得一些品牌名稱,紅星新聞記者檢索發現并不算多大的名牌,更算不上奢侈品。
詹某某買了東西后,很快就會后悔。包包、護膚品等就通過閑魚低價賣掉,一兩千的包包賣一兩百;而衣服一旦穿過就沒人買了。自己究竟買了賣了多少錢,詹某某自己也表示不清楚,沒算過,是一筆糊涂賬。
不敢告訴丈夫 賤賣東西還網貸
下一步會找工作,和丈夫一起還貸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詹某某房間的衣柜并不大,目測其柜內衣服大約20件,包包五六個。
詹某某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她確實記不得自己買了多少東西,花了多少錢。因為犯了錯,不敢告訴丈夫,于是自己拆東墻補西墻,把東西賤賣得來的錢,湊起來還信用卡或網貸;為了償還其他貸款,又從已經還款的網絡平臺繼續貸款。
為了還貸,詹某某還賣了點結婚時丈夫送的金銀首飾。
↑詹某某房間的衣柜
詹某某稱,從網貸購物開始,平均每個月需要還的利息為五六千元。在她的意識里,每次消費的時候,并沒有考慮過家里的經濟狀況,更沒有考慮過自身的償還能力,而是“喜歡就買”。
詹某某為了不讓家人發現她貸款購物行為,每次借貸時,她才會下載借貸軟件,操作完畢后馬上刪除。支付寶、微信等交易記錄,多數都進行了刪除。
之所以不告訴丈夫,詹某某稱,害怕丈夫擔心,所以選擇自己扛著。可沒有想到,自己根本扛不住。
對于丈夫此次的舉動,詹某某稱,嚇壞了,今后肯定不會再購物。下一步,她會去找工作,和丈夫一同掙錢還貸。但是這樣下去什么時候還得完,詹某某心里也完全沒底。
專家:考慮“沖動控制障礙”或產后抑郁
紅星新聞記者就了解到的詹某某的情況,向相關專家咨詢,他們對此作了簡要分析和推斷。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科副教授龔科表示,估計詹某某的行為表現有“沖動控制障礙”的問題,這種問題需要到精神科門診咨詢治療。
心理咨詢師歐大可對此情況做了以下可能性的分析,他認為首先這可能是產后抑郁癥的一種表現——因為焦慮而導致安全感的缺乏,通過非理性的購物來滿足內心的愉悅需求。還有就是由于心理不成熟導致的沖動消費,當事人通過這種非理性購物支付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待歸于理性后就后悔了。可是等到再次進入購物場景,接受了刺激導致失控又會再次購物以尋求安全感。如此周而復始,惡性循環。不管是哪種情況,建議夫妻之間加強溝通,積極引導,把關注點轉移到角色定位、家庭生活的規劃上來,還可以進行心理疏導,有必要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