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4日電(記者李榮)“鰻鱺保護國家行動計劃——2019年鰻鱺親體增殖放流活動”4日在上海長江口舉行。這次放流將有效增殖天然水域的鰻鱺繁殖群體數量,恢復鰻苗資源,通過標志跟蹤技術查明鰻鱺成鰻下海產卵的洄游路徑,有助于填補我國相關研究空白,為突破鰻鱺全人工繁殖技術提供科學依據。
由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承辦的此次放流活動,共放流鰻鱺親體2000余尾,其中6尾進行了PAT衛星跟蹤標志。PAT衛星跟蹤標志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標志跟蹤技術,通過標志內置感應器測定并存儲被標志動物洄游路線上的三維空間數據,以及水溫、鹽度、水深等環境因子數據,然后通過衛星接收基礎數據資料,揭示洄游魚類的生活習性。
鰻鱺是國際上重要的經濟漁業物種,屬典型長距離洄游魚類。由于受到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疊加影響,鰻鱺天然資源數量銳減,國際上保護鰻鱺資源的呼聲日益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