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社會 > 正文

江西抗日英雄埋骨異鄉81年,女婿花15年找到墳墓帶他回家

來源:澎湃新聞編輯:健翁發布時間:2019-12-05 09:15:03

  81年的等待、15年的尋找,11月29日上午,在當地村民自發組織的樂隊、腰鼓隊的迎接聲中,江西九江市都昌縣蘇山鄉鶴舍古村抗日英雄袁德勝“回到了家”。

  1938年,年僅25歲的袁德勝為國捐軀,留下遺孀和一對年幼的女兒。而他的遺體,則葬在陜西渭南市大荔縣朝邑附近的一座寺廟旁。

  因為岳母“想找到丈夫,讓丈夫早日‘回家’”的遺愿,袁德勝的女婿徐怡孫從2005年開始赴陜尋找。近15年后,徐怡孫在他75歲高齡時終于讓岳父得以魂歸故里。

  12月2日,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陜西抗戰老兵關愛團、陜西朝邑抗戰紀念園和袁德勝的家人,在鶴舍古村舉行追悼會,隨后這名抗戰英雄的骨灰被安葬在當地墓地。

  參軍抗日為國捐軀

  袁德勝(又名袁澤林),1913年8月出生于都昌縣鶴舍古村,3歲時父親去世,10歲時又遭遇喪母之痛,此后由其伯父撫養成人。1933年娶劉金枝為妻,育有兩女。

  1933年至1937年,他在景德鎮學藝當賬房先生。1937年春天,老板被日寇飛機炸死,袁德勝回到老家后,其老家的房子也被日寇炸塌,堂弟被炸死。面對國破家亡,1937年,他投靠表姑父去陜西涇陽縣當兵。

  袁德勝于1938年春天調往國民黨陜西省警備第一旅第一團尖兵連參加抗日戰爭,該年8月,在永濟保衛戰中身負重傷,醫治無效,為國捐軀,葬在陜西大荔縣朝邑附近的一座寺廟旁。歿年袁德勝年僅25歲,當時家里還有兩歲和四歲的女兒。

  1938年11月,部隊將陣亡通知書送到袁德勝妻子劉金枝手中。獲知消息后,劉金枝悲痛欲絕,被村民救起。該陣亡通知書一直由袁德勝的姑母保管,1970年11月 ,一場意外大火把陣亡通知書燒毀。

  81年后魂歸故里

  劉金枝2001年9月去世,生前最大心愿就是希望女婿徐怡孫能幫她找到丈夫,讓丈夫早日“回家”。

  面對岳母遺愿,袁德勝的女兒劉小娥及女婿徐怡孫自2005年開始向都昌縣民政局申請,多次前往陜西渭南市大荔縣、咸陽市涇陽縣檔案館查詢資料,尋找袁德勝犧牲的檔案信息,但一直沒有結果。

  2006年,徐怡孫的女兒及兒子在陜西咸陽定居,定居地方離袁德勝犧牲所在的戰場四百多公里,每年清明節,徐怡孫的子女都會到黃河邊祭拜外公。

  經多方尋找,今年10月,徐怡孫來到大荔縣朝邑抗戰紀念園,發現當地紀念園刻的石碑上有袁德勝的名字。他還找到了當地一位記錄這場戰斗詳細情況的作家,其中陣亡名單中有袁德勝的名字。

  有了抗戰紀念園的名字、書籍上的陣亡名單及村民的佐證材料,當地政府也認可了袁德勝參加抗日犧牲的事實。

  本文圖片 志愿者提供11月28日,大荔縣朝邑抗戰紀念園舉行了盛大儀式,陣陣鞭炮聲和低沉的音樂中,袁德勝踏上了“回家路”。29日上午,九江市都昌縣蘇山鄉鶴舍古村抗戰英雄袁德勝在當地村民自發組織的樂隊、腰鼓隊迎接聲中“回了家”。

  12月2日,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陜西抗戰老兵關愛團、陜西朝邑抗戰紀念園和袁德勝的家人在鶴舍古村舉行追悼會,陜西抗戰老兵關愛團的志愿者代表也將一枚致敬老兵紀念章贈送給袁德勝后人,表達向民族英雄的崇高敬意。當日袁德勝的家人、志愿者及村民把從陜西朝邑帶回來的袁德勝骨灰安葬在當地墓地。

  81年的等待、15年的尋找,對75歲高齡的徐怡孫來說,他完成了岳母遺愿,讓岳父“回了家”。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动漫 | 五月婷综合网站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视频官网 | 亚洲免费观看福利视频 | 亚洲系列日本系列精品 | 亚洲妇女自偷自偷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