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色拉博對“懸崖村”的未來和自家的生活充滿希望(11月23日攝)。
某色拉博,是四川大涼山“懸崖村”的“網(wǎng)紅”村民,被稱為“懸崖飛人”。
“懸崖村”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xiāng)阿土列爾村的別稱,坐落在海拔1600米的山坳中,從山腳到山上的村莊海拔落差近千米,17段危險的藤梯曾是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2016年11月,藤梯升級為6000多根鋼管搭建成的2556級鋼梯。建成的那一天,興奮的某色拉博特意去“跑”了一遍,從山頂?shù)缴侥_僅耗時18分鐘,而這段路普通人至少需要走兩個小時。
2017年6月,“懸崖村”通信鐵塔建成,網(wǎng)絡(luò)的開通,打開了村民和外界聯(lián)系的另一條更加寬闊的通道。從小放羊、習(xí)慣了在懸崖上跳躍攀爬的拉博,用手機把自己爬天梯、過吊橋的畫面以及放牛放羊等日常生活的場景,以視頻形式發(fā)布在網(wǎng)絡(luò)直播平臺上。在很短的時間里,某色拉博的粉絲就達到12.6萬,最高一條視頻獲100多萬點贊,成了懸崖村的“網(wǎng)紅”。
2018年初,因為獨特的地理風(fēng)貌,“懸崖村”開始打造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當?shù)卮迕褚惨蚵糜螛I(yè)的發(fā)展獲得了部分利潤,逐漸增收脫貧。某色拉博憑借一身攀爬絕技被旅游公司聘用,從放羊娃轉(zhuǎn)身為旅游向?qū)А?/p>
“懸崖村”名氣越來越大,前來體驗攀爬鋼梯的游客開始增多。“懸崖村”在脫貧攻堅中蝶變,這一切都被拉博用手機視頻記錄并發(fā)布在網(wǎng)絡(luò)上,成為大家了解“懸崖村”的一扇窗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11月23日,某色拉博給住在另一個村子的妹夫俄金撒打電話。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11月24日,某色拉博在自來水龍頭前洗漱。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11月23日無人機拍攝的通往“懸崖村”阿土列爾村的鋼梯。新華社發(fā)(王曦攝)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左圖:在“懸崖村”曾經(jīng)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上,某色石布順著藤梯下山上學(xué)(2016年9月30日攝);右圖:幾名游客順著鋼梯下山(2019年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11月24日,一年一度的彝族年期間,某色拉博(左)和“發(fā)小”某色蘇不惹背著年貨去親戚家拜年。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11月23日,某色拉博剝核桃給自己的兩個孩子吃。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11月23日,某色拉博用手機拍攝哥哥某色拉洛家租給游客的露營帳篷,準備發(fā)到網(wǎng)絡(luò)直播平臺上。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11月24日,某色拉博快速從鋼梯上往山下跑,準備去接一名游客。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11月24日,某色拉博在鋼梯上展示“踩鋼絲”絕技(危險動作 請勿模仿)。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11月23日,某色拉博與家人圍著火塘烤火時也不忘刷朋友圈和網(wǎng)絡(luò)直播平臺。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晨曦中的阿土列爾村一角(11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11月24日無人機拍攝的懸崖邊上的阿土列爾村勒爾組局部。新華社發(fā)(王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