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雪龍2”號12月8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7日下午在南大洋普里茲灣北側將布放的浮游生物垂直拖網回收至“雪龍2”號后甲板,這標志著“雪龍2”號完成了在普里茲灣海域的多學科科考作業。
“雪龍2”號目前向西航行,將展開中國在南大洋宇航員海海域的首次綜合科學考察。
“雪龍2”號本月3日結束中山站相關作業任務后,告別中山站和“雪龍”號,在普里茲灣海域展開了物理海洋、海洋化學、海洋生態、海洋地質等學科的科考作業。
連日來,科考隊員回收了兩套第34次南極考察時布放的潛標,布放了3套新的潛標。同時,做了多個站位的CTD(海水溫鹽深剖面儀)采水作業和浮游生物垂直拖網等作業。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首席科學家何劍鋒說,隨著科考隊員和“雪龍2”號不斷磨合,期待宇航員海的科考作業能更加順利和富有成果。
普里茲灣海域是中國南極考察的傳統調查海域,而宇航員海則是中國南極考察隊首次展開綜合科學考察的海域,也是國際上科學認知相對缺乏的海域。中國科考隊員將在宇航員海海域展開物理海洋、海洋化學、海洋生態、地質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綜合科考作業。
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南極作為對氣候變化最為敏感的區域,是全球科學家研究的重點區域。持續、多學科對南大洋展開科考,是研究南大洋對全球氣候變化響應與反饋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