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地下核工廠是一個埋藏在重慶山區地下50年的重大國家機密。這里由工程兵第54師承擔建設,先后有6萬多人參與施工。工程所在地 “白濤”作為地名在地圖上消失了20多年。
近日,記者走進這座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重慶“816”地下核工廠,了解那段塵封往事。
巨型洞體宛如迷宮 裝備精良
重慶“816”地下核工廠始建于1966年。1983年,國家對“三線企業”進行調整,這個地下核工廠于1984年停建。當時,洞體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裝工程量的60%。
“816”核工程的洞體緊鄰烏江,背靠武陵山,在山高林密的小山包下,隱匿性極好。但是進入洞體,你會發現“洞中有樓、樓中有洞、洞中有河”,頗為壯觀,在這里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迷路。
核洞內最大洞室為101反應堆主廠房,核反應堆大廳從3層直通9層,它的高度為79.6米。
位于8層的大廳就有二三十米高,當年反應堆的支架部分依然保存,將近1米寬的“工”型鋼做成的支架,繞成一個正四方形,支架下偌大的圓形工藝管插孔密密麻麻。
從8樓望下去,空洞底部有一口如同大鍋的圓形池子,里面還有一個喇叭口,所有的核廢料要從這里進入到核反應堆的1樓。在這個地方工作極其危險。
“816”地下核工程景區經理石磊:有些時候機械不能處理的故障,就要靠人工處理,也只有短短的幾十秒時間到這里面排除故障。
9樓的中央控制室是整個核工程的大腦,為了實時準確地監控核原料生產的全流程,在這個中央控制室內安裝的計算機系統是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設備。
埋藏五十年 國家機密重見世人
“816”,3個并不復雜的數字,卻代表著一個埋藏在重慶山區地下50年的重大國家機密。
“816”地下核工程當年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由工程兵第54師承擔建設,并陸續從全國征調大批技術人才,前后共有6萬多人參與工程施工。因為保密原因,工程所在地“白濤”作為地名在地圖上消失了20多年。
經過17年秘密建設,又經過18年歲月塵封,直到2002年4月被解密后,“816”地下巨型核軍工洞才得以重見世人,近年來作為景點向游客部分開放。
張麗萍是“816”景區的講解員,她的父親原來是一名工程兵戰士,1970年復員被調到了“816”工程之后,當時還在四川老家的張麗萍就很難見到父親,更不知道他的工作性質。
“816”地下核工程景區講解員張麗萍:這里作為旅游景區開放之后,我們才知道,這里面有個很宏偉的地下核燃料工廠。
76位烈士長眠于此
在距離“816”核工程洞體3公里的“一碗水”烈士陵園,長眠著在工程建設中犧牲的76位烈士,他們平均年齡只有21歲。
“816”工程
為和平而建又為和平而停
承載太多的歷史記憶
留下了永恒的精神
本文來源: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國防軍事早報》、央視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