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剛剛發生了這幾件大事,或將影響你我買房:
業主聯合哄抬房價?深圳住建局出手了
前幾日,深圳部分業主集體控盤、坐莊抬價,造成部分樓盤房價大漲,一夜跳漲30萬、半月暴漲300萬的情況頻頻出現。更有業主仿效捂盤炒價模式,微信群建同盟聯合抬價,甚至稱“不漲價就絕交”。
針對這一情況,17日晚間,寶安區約談發布漲價言論當事人,暫停涉事小區二手房網簽手續,并調查涉嫌惡意炒作、哄抬房價行為。12月18日深圳市也迅速出手,公布五項措施規范深圳樓市,嚴懲惡意炒作和哄抬房價者。
此前,網絡上流傳一份”告鳳凰里全體業主書“,其中提出:要求放盤價為5.6萬至6.5萬為界,想再高者可自由發揮,上不設限;建議急賣業主以5.5萬為最低價,不急賣業主可在此價格上集體加價,由此制造筍盤現象,加快促成成交;請低于此價格的放盤業主,即刻收盤,重新加價后再掛。
閱讀原文:21世紀經濟報道
地產調控政策頒發超過500次,房企生存壓力不減
繼11月地產調控次數刷新年內紀錄后,樓市定向微調仍在加碼。從國土北端的黑龍江、長江中游的長沙,到位于珠三角的廣佛,各地密集出臺資金審查或人才引進措施。根據數據統計,今年全國房地產調控次數已達575次,遠超去年全年450次。
戲劇性事件仍在上演。12月10日,江蘇張家港市默默取消商品房兩年限售政策,引發全國關注。但未等政策官宣,張家港便宣布停止限售松綁。微妙的調控態度與樓市氣氛,讓人不禁想到去年此時山東菏澤打響調控松綁第一槍,隨即悄然離場。
而一旦市場企穩直至下行,地產參與各方均會受到影響。漩渦中心的開發商,生存壓力更是只增不減。同策咨詢研究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中期,A股上市樣本房企貨幣資金對短期債務的覆蓋率均值為1.33,較上年同期下降0.4。樓市降溫持續,開發商經營、資金鏈壓力加劇。
閱讀原文:第一財經
今年北京豪宅交易回暖 簽約金額增近五成
臨近年底,北京部分豪宅出現降價成交的現象。數據顯示,2019年前11個月,北京2000萬元及以上住宅和別墅合計網簽1419套,網簽金額為502.86億元,簽約套數和簽約金額均明顯高于往年。部分豪宅項目報價調整幅度較大,簽約大增。其中,5000萬元以上的住宅和別墅網簽金額共計154.13億元,是2018年簽約金額的4倍之多。
專家表示,2019年樓市調控效果顯現,市場趨于平穩,豪宅的網簽窗口也逐漸放松,此前被“限簽”政策影響的需求也得以釋放。未來北京地區優質地段豪宅項目供應量或許會出現較大的增長。對于存量豪宅項目而言,地段、房齡、配套都是購房者在選擇投資項目時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