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面上的“老人鞋”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但是據報道,一些商家為了利潤最大化,不惜將劣質鞋包裝成“老人鞋”賣給消費者,“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銀發社會悄然而至,瞄準老年人精準營銷,適時推出“老人鞋”,足見商家眼光敏銳。但以次充優,不僅坑騙老人,也“糟蹋”了子女的孝心,良心何安?
問題“老人鞋”橫行,與缺少相關標準有關,更與一些廠商缺乏敬畏有關。無論生產什么鞋子,首先都得有質量保證。特別是老年人穿的鞋子,廠家更應該講究,而不能將就。用劣質鞋冒充“老人鞋”,置法律于何地?又置老人安全于何地?
越來越多的商家瞄準“銀發經濟”發力,一些無良企業則將有錢有閑的老人視為圍獵的“肥美”目標,保健品推銷、售賣收藏品等等“坑老”手法不一而足。與之相比,劣質“老人鞋”不過小巫見大巫。他們吃定了老人維權意識差、能力弱,有恃無恐。
寄希望于老人自己站出來與劣質商品斗智斗勇,顯然是不現實的。對這些坑老騙老的劣質商品和行業亂象,監管部門必須及時出手,這樣才能避免更多人“老來受騙”。老齡化社會正在不斷迫近,必須驅除劣質“老人鞋”之類的坑老、騙老歪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