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云霞與王小衛合影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高志強牛靜芳通訊員張丹文圖
25年前安陽市的溫云霞從報紙上看到濟源放牛娃一邊放牛一邊讀書的勵志故事后,便開啟了資助之路,然而三四年后因地址不慎遺失雙方斷了聯系,從此,放牛娃成了溫云霞的牽掛。近日,溫云霞突然接到了王小衛的消息,原來其成家立業后一直難忘當年恩情,輾轉聯系上了昔日的恩人。
輾轉數百公里她來資助放牛娃
據悉,溫云霞現在在安陽市北關區住建局工作,平時熱衷于慈善事業,一直在不斷幫助需要幫助的人。1月8日,記者與其取得聯系后,她向記者娓娓講起了當年的事。
據介紹,王小衛是濟源市王屋鎮羅莊村人,幼年父母離世,與奶奶相依為命。小學四年級時,盡管生活十分困難,他一邊放牛,一邊仍然堅持讀書,媒體對其事跡進行了報道。
“我看了他的報道后很感動,要是因為貧窮孩子不能上學,那就太可惜了。”溫云霞告訴記者,那時候的自己已經成了家,也參加了工作,有能力對孩子進行資助。
隨后,溫云霞帶著一些衣物、書本和錢,乘車輾轉數百公里來到了王小衛家里。
“我到那兒一看,孩子家里確實很困難,房子非常破舊,連一條像樣的被子都沒有,那時的王小衛10歲左右,長得又瘦又小。”溫云霞告訴記者。
回到安陽后,小衛的情況仍然牽動著溫云霞的心,她讓母親幫忙彈了棉花,套了被子給孩子郵寄過去,并時不時給其郵寄生活費用。
在寫給溫云霞的信件中,王小衛告訴她,之前太冷,自己從來不敢脫衣服睡覺,有了新被子之后其終于可以脫衣服睡覺了。
當年的男孩已35歲他想找到恩人
在長達三四年的時間里,溫云霞不僅給了王小衛經濟和生活上的幫助,更讓溫暖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了根發了芽。
時間荏苒,2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王小衛已經35歲,前些年其學了廚藝,現在在焦作開了自己的飯店,并且成了家有了孩子。但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他越發想找到當年資助他的好心人溫云霞,當面表示自己的感謝,讓自己心安。
據王小衛表示,其工作之后,總是帶著溫云霞寫給自己的信件激勵自己。然而,在他去無錫打工期間,這些信件不慎丟失,這使他失去了恩人的聯系方式。
為找到當年的恩人,王小衛聯系上了安陽當地的媒體,媒體報道后,安陽當地多個部門給予關注,經過輾轉,其終于聯系上了溫云霞。
當得知當年資助的放牛娃四處尋找她時,她激動得熱淚盈眶:“幸福來得太突然了。當年我把他的地址丟了,沒辦法給他寄錢了,當時做夢都在想著,孩子還能不能上學,有錢上學嗎?這么多年過去了,我沒想到還能與王小衛聯系上。”
失聯20多年后兩人再見溫情感人
2019年12月15日上午,安陽的天空中飄起了雪花,冒著嚴寒,王小衛一家三口趕到了安陽。
得知王小衛要來,溫云霞心情格外激動,看著手捧鮮花迎面走來的王小衛,那個當年瘦瘦小小的男孩兒如今已經長成了壯實的小伙子,她更是眼泛淚花,一邊走過去給他戴上帽子,一邊囑咐趕緊上樓別凍著。
雖然是時隔多年后第一次見面,但拉家常使兩家人迅速熟絡了起來。溫云霞一直反復表示,自己當年做的只是一些小事,不足掛齒。看到自己當年資助的毛頭小子如今事業有成,也有了美滿的家庭,自己感到十分欣慰。
王小衛也表示,這次,他專門帶女兒一起來安陽,就是想給孩子做一個榜樣,用實際行動教育孩子懂得感恩。